第五篇 当代史 1(第 3/4 页)
仅金边南部的“图士楞”监狱就处决了1.4万名柬共干部及其家属。
民主柬埔寨对外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到1978年底,除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外,全世界只有埃及在这个国家派有外交人员。
柬共认为,革命后柬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要消灭各种差别,“在柬埔寨一举建成共产主义”。
而柬共的“组织绝对正确”论和波尔布特在党内的绝对权威,使红色高棉的种种极端乃至残暴的政策得以实施。
在其执政的三年多时间里,柬埔寨至少有100万人非正常死亡,而当时该国总人口只有700万人。
普韦布洛号事件是怎么回事?
1968年1月11日,美国通用环境研究舰普韦布洛号从日本佐世保港出发,到达朝鲜清津外海,进行情报搜集作业。
1月22日,普韦布洛号驶往元山外海活动,距离海岸约12海里。
由于性能不良,当普韦布洛号遭朝鲜方面船只(一艘猎潜艇、四艘鱼雷快艇)追击时,该舰虽曾试图逃离却因速度不足而被包围,并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遭到逮捕。
由于在事件中普韦布洛号不听从对方的命令,在海面上突然停下而遭到朝鲜方面以武器扫射,造成船长以及几名船员被击伤,一名船员死亡。
经过外交谈判,1968年12月,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要求,承认错误、道歉、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作为朝鲜方面将人质释放的交换条件,但朝鲜仍宣布没收该舰。
82名被俘船员以及死亡船员的遗体在板门店移交给美方,船长和副船长回国后曾因没进行任何抵抗就放弃了船只而被送军事法庭起诉,最后未做判决。
迄今为止,该舰仍然由朝鲜方面保管,1998年普韦布洛号被拖到西海岸,停放在平壤的大同江畔,成为当地非常受观光客欢迎的名胜,但美国海军方面并没有将其自海军舰艇名册中剔除,名义上仍然是现役舰只。
谁是登陆月球第一人?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土星五型运载火箭把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
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
而且,航天器的一部分——装有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能脱离航天器,载着宇航员登上月球,并返回绕月轨道与阿波罗航天器结合。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第一次载人阿波罗飞行由于发生悲惨事故而被推迟。
当时在一次发射演习过程中,航天器突然着火,造成3名宇航员死亡。
随后,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在完成绕月飞行后安全返回地球。
之后,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
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
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阿波罗计划又先后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
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
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哪家酒吧拒绝基辛格的预约?
在圣地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只有5张桌子,虽然面积不大,却历史较久,颇具特色,是各国记者非常喜欢停留的地方。
在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在中东进行穿梭外交的时候,他亲自给“芬克斯”的老板打电话预约,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希望带10个随从光临“芬克斯”,并要求届时谢绝其他客人。
本来“芬克斯”的老板很高兴,非常欢迎自己的同胞光临小店,但当基辛格说出自己的要求时,深深刺痛了他作为一个犹太商人那根职业道德的敏感神经。
他非常客气地说:“您能光临小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但让我谢绝店里的老顾客,是我所不能做的。
因为他们是支撑这个店的人。”
基辛格很尴尬,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基辛格再次给他打电话。
首先向店主表示道歉,然后要求带3个随从并订一桌,而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
但是,结果反令基辛格大吃一惊,他谢绝了基辛格的预约。
“为什么?”
基辛格大惑不解。
“因为明天是安息日,也是本店的休息日,我不能为您破例。
星期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如果在星期六营业,是对神的亵渎。”
基辛格什么也没说,默默无语地挂断了电话。
这则轶闻被美国记者知道后,写成了《基辛格与芬克斯》的新闻,在美国各大报纸大肆渲染,既提高了“芬克斯”的知名度,又宣扬了犹太商人的崇高职业道德。
77国集团是怎么回事?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被动地位,改善日益恶化的交往环境,为阻止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经济组织。
它的前身是75国集团,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形成“75国集团”。
后来,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
肯尼亚、韩国、越南加入“75国集团”,新西兰宣布退出。
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该集团被称为“77国集团”。
77国集团自成立以来,逐渐从设在日内瓦的贸易和发展会议扩展到联合国其他一些机构。
77国集团没有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和预算,但由于成员国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它们在同发达国家谈判时,往往能以“一个声音讲话”。
每届联大及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前,该集团通常要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统一步调。
由于该集团步调一致,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独立和主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何谓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确定了南南合作“磋商”的原则,促进了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间实施资金和技术合作,因此被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开端。
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南南合作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通过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南南合作规定了合作的领域、内容、方式与指导原则。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团结自救、合作自强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
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1982年,首届南南合作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1983年和1989年先后在北京和吉隆坡召开南南合作会议,这三次会议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南南合作的实质,是面对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实行联合自强,共同发展。
何谓尼克松主义?
1969年7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他亚洲的新政策。
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
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
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
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
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1971年和1973年,尼克松又宣布,关岛主义代表美国对全世界的基本立场,是美国对待其全球主要盟国的方针的中心。
狭义上,这个主义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广义上,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即“实力”加“谈判”。
尼克松在1970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共产党国家政策的两个方面。
在以后一些政策声明里,他又把这一“新战略”与“尼克松主义”交替使用。
而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把上述“三大支柱”称为“尼克松主义”。
这个主义是尼克松政府多极均势外交的指南,在其任内,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是谁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
二战结束后,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
对长枪党以外的党派,尤其是共产党、社会党党员,大肆搜捕、关押,甚至处死,而且还使用阉割刑和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
佛朗哥的这种恐怖暴虐统治,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不满。
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建议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决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现行制度,今后就不接纳西班牙为联合国会员国。
面对这种国际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实行闭关自守的孤立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开展仇视犹太人和一切外国人运动,禁止在公共场合悬挂写有外国字的招牌,鼓励使用本国产品。
1947年,佛朗哥又签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规定佛朗哥有指定国王继承人,罢免国王继承人的权利。
哪个协定打破了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
1953年,佛朗哥与美国签订了《美西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西班牙向美国提供海、陆、空四个军事基地。
从而获得美国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打破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
依仗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宽的活动空间。
对英、法两国,佛朗哥也一直在寻找改善关系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同美国交往中讨价还价的实力。
1963年,《美西协定》十年有效期已满,按规定重新讨论延期的条款。
正值此时,美法关系十分紧张,佛朗哥又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与法国的关系,双方外事活动频繁,委员互访,发表联合公报,签订海空军联合演习协议等等。
他这样做,目的是为《美西协定》延期谈判做准备。
在1963年签署的美西延期协议中几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过这个协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亿美元的援助。
佛朗哥又利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武装西班牙军队。
在20世纪70年代,西班牙已成为世界上六个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
佛朗哥政权实行什么统治?
佛朗哥把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持续近40年,除了实行暴政以外,还采取一些较灵活的安抚措施。
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
譬如,禁止解雇固定工人,建立较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禁止把小佃农从土地上赶走,对政治犯减刑或特赦等等。
佛朗哥实行的这种软硬兼施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他垂死之际。
是谁感叹“死也这么费劲”?
1975年11月20日,83岁的佛朗哥因冠心病复发而寿终正寝。
他在弥留之际是痛苦的,他的私人医生不得不用手指塞进他的喉咙抠出窒息着他的血块,他对医生说:“死也这么费劲。”
佛朗哥死后,国内有些人用香槟酒庆祝,大街上空空荡荡,悄然无声,人们长期的积怨倾泻在这种空荡和安谧之中。
西班牙当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
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为他的死感到悲痛,认为佛朗哥经历了西班牙史上一个有意义的纪元。
铁托元帅有何传奇经历?
1892年5月,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出身于克罗地亚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15岁就外出谋生,先后当过放牛娃、饭馆招待员和学徒工,并在国内及捷克、奥地利和德国当过五金工人。
20岁时,他加入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
1913年,铁托应征入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因鼓动反战而受处分,后被俄军俘获。
1920年,他回国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铁托曾3次被捕。
1934年,刑满出狱后,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铁托以巴尔干书记处候补书记身份,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这段经历使他在理论上有了很大提高。
193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层出现问题,共产国际准备解散南共。
铁托说服了主要领导人,在整党基础上保留了南共,他也随之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从此南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反对法西斯侵略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七月起义,并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以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
同年12月,在抗击德军的进攻中,铁托创建了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
他领导这支队伍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斗争二十几个月,粉碎了敌人的7次进攻。
在苏捷斯卡战役中,铁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在战场上负伤的总司令。
1943年11月,铁托被授予元帅称号。
他不顾大国的反对,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为南斯拉夫临时政府。
1年后,已发展到近百万人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与苏联红军配合,解放了贝尔格莱德。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铁托任联邦政府主席、最高统帅。
铁托于1980年5月4日下午3∶05(当地时间)在卢布尔雅那逝世。
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贝尔格莱德德迪涅的花房里。
这个小小的花房,是他平时最喜欢去灌浇花草的地方。
何谓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
它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及纽约协调局会议等。
首脑会议为不结盟运动的最重要会议,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3年举行一次。
何谓哈尔斯坦主义?
哈尔斯坦主义,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行的一项对外政策。
1955年9月,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定。
声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的任何国家(作为四个战胜国之一而对德国统一负有责任的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
根据这一政策,当南斯拉夫与古巴先后于1957年和1963年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就同这两国断交。
勃兰特是哪国政治家?
勃兰特,1913年12月18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吕贝克。
他是一位19岁售货员的私生子,因而他只能随母亲的姓,取名为赫伯特·弗拉姆。
后来母亲嫁人,小赫伯特就同外祖父相依为命。
他的外祖父路德维希·弗拉姆是位坚定的社会民主党人,小赫伯特经常听他讲社会民主党斗争的故事以及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这一切在小赫伯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
16岁时,赫伯特加入社会民主党,1931年加入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出任该党吕贝克党组织主席。
希特勒上台后,残害一切进步人士,他被迫转入地下工作。
为了免遭逮捕,他改用维利·勃兰特的名字(这一名字一直沿用到他逝世),乘坐游艇偷渡到丹麦,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
很快他又从丹麦转到了挪威,在异国他乡坚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马德里保卫战中采访报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