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近代史 1(第 3/4 页)
路易十四统治法国前后达72年之久。
他被称为太阳王,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在当时被看做一个奇迹,因为他的父母结婚23年没有子女。
他4岁时(1643)就登基做国王了,他的母亲安娜摄政,首相茹尔·马扎然执政。
路易十四在巴黎过着优哉游哉的奢华生活。
1661年马扎然死后,年已23岁的他开始亲政。
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他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黎世留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
他发动战争、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
在他的宠臣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在他的周围,以此增强执政者的军事、财政力量。
1660年,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兹结婚,1683年玛丽·泰蕾兹死后他又与地位比他低的曼特农女侯爵弗朗索瓦丝·徳·奥比尼结婚。
路易十四比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活得都长。
1715年9月1日路易十四病逝,他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了他的王位。
路易十四为何修建凡尔赛宫?
166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的沃子爵城堡,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无一处可与其相提并论。
于是,路易十四怒其不尽职守,以贪污罪将富凯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和著名建筑师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当时的路易十四已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因市民不断暴动以反抗王室而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考察权衡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并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
1667年,勒诺特设计凡尔赛花园及喷泉,勒沃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
原行宫的东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
1674年,建筑师孟莎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橘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
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
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
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
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
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
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
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
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
法国投石党运动是怎么回事?
投石党运动是17世纪中叶在法国发生的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
1643年,法王路易十四登基时只有5岁,由太后安娜任摄政,其宠臣红衣教主马扎然任首相,马扎然成为法国的实际统治者。
1648年8月26日,巴黎人民因不满马扎然搜刮民财的税收政策,掀起了武装起义。
起义者一夜之间就筑起了1200个街垒,他们用石头攻击首相马扎然拥护者的住宅。
在外省也相继爆发了反政府的起义。
国王路易十四出走,派孔德亲王统率大军包围巴黎。
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畏惧人民起义的扩大,又闻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刚被处决而更为惊骇,遂与国王妥协,起义的巴黎人民和王军战斗三个多月,终于失败。
但零星的分散的斗争并未停止,直至1652年才被彻底镇压下去,是年10月21日,法王路易十四返回巴黎。
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投石党运动。
第一次投石党运动后,孔戴亲王因谋取马扎然的职位未成,便联合对宫廷不满的孔蒂、隆格维尔夫人等亲王显贵,密谋推翻马扎然政府。
1650年1月,马扎然拘捕孔戴,亲王的拥护者在外省暴动,教士亦与贵族联合,对抗宫廷。
1651年3月,他们要求召开三级会议。
孔戴获释后同西班牙结盟与王军激战,太后、国王和马扎然再次逃离首都。
但由于亲孔戴的“投石党”缺乏民众支持,内部争权夺利,被马扎然分化瓦解。
1653年运动被平息。
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第二次投石党运动。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是谁的名言?
路易十五(1710—1774),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就是这位国王说的。
这是关于他执政末期奢华暴虐的体现。
路易十五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四的孙子勃艮第公爵。
1712年,麻疹夺去了他父母和哥哥的性命,小路易也遭感染,但御医挽救了他的性命。
路易十五很敬佩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称他为“我亲爱的国王爸爸”。
太阳王去世前召见了他且给予其最后的忠告,即少战事,要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这令他非常感动。
路易十五5岁便登基,奥尔良公爵菲利浦二世成为当时的摄政王。
1725年9月5日,他与21岁的波兰公主玛丽·蕾姗斯卡结婚,他们共育有10个子女。
从1726年到1743年,是他执政期间最繁荣太平的一段时期。
1734年,他有了第一个情妇德·玛奕,之后还有庞巴度夫人、巴莉夫人等。
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虽然小时候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疾病的折磨,1774年死于天花。
最早建立法国国家公路网的首相是谁?
1726年,路易十五罢免了正在准备与西班牙和奥地利作战的波旁公爵内阁,提拔少时的家庭教师红衣主教弗勒里担任首相。
红衣主教弗勒里从1726年上台起,直到1743年病逝,在路易十五的授意下统治了法国。
弗勒里致力于稳定法国货币,平衡财政预算,改进交通。
截至1738年,弗勒里已为法国建立了一个国家公路网系统,其设计的星型样式至今仍然是法国国道网络的主要部分。
到18世纪的中期,法国拥有当时在世界上最现代和最广泛的高速公路网,并且大部分高速公路至今仍在使用。
哪些人参与了法国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也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三次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启蒙运动的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
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
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享语言。
启蒙时代的学者亦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激励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这就是“启蒙运动”。
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在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辈出,影响深远。
他们当中,最为著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
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由于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因此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限于文学家。
除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四大启蒙作家外,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荷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德意志的康德等,均属启蒙思想家的行列。
谁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他曾两次被捕入狱,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
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
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伏尔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艺。
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
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
这是最有力的武器。”
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
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亦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
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哲学通信》主要是什么内容?
伏尔泰撰写过大量作品,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哲学通信》是伏尔泰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代表作。
伏尔泰于1726—1729年被迫流亡英国。
《哲学通信》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因此又称《英国通信》,1733年首先在英国出版英文版,法文版于1734年问世。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重点论述认识论问题,强调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人的头脑唯一具有的能力是对感觉得来的观念进行组合和整理。
该书坚持与宗教唯心论斗争,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
书中用牛顿力学的原理解释物质和运动,承认宇宙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把物质看做消极被动的因素,认为如果没有外力推动,物质不会自己运动,表现出自然神论的思想。
你知道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吗?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诞生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
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
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他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
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
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层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
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
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
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待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孟德斯鸠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
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
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分政治法和民法等。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1755年1月,孟德斯鸠在旅途中感染热病,同年2月逝世。
临终前,他承认上帝伟大,人是渺小的。
埋葬时,哲学家中有狄德罗在场,这使他享受了死后的荣光。
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是谁?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出身于法国东部小城朗格勒一个小资产者家庭,父亲开一爿刀剪作坊,家境谈不上阔绰,却也不算贫寒。
他中学毕业后,只身到巴黎打天下。
家里给他选择的职业是律师或医生,可他偏偏都不感兴趣,于是父亲不再支付生活费,他只好住进便宜的阁楼,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18世纪的巴黎这个讲门第、讲等级、讲虚荣、讲排场的社会里,狄德罗和那些出身显赫或者家道殷实的青年站在一起,怎么说也有点乡巴佬的味道。
然而他并不自惭形秽,也不因贫困而退却。
虽然他曾经一度被部分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搞得有点把持不住,然而他很快振作起来,脚踏实地、顽强地开始了思想家的创业之路。
狄德罗精通意、英等几国文字,以译述a.c.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而著称。
他在主编《百科全书》的25年中,深受f.培根、t.霍布斯和j.洛克等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培根关于编辑百科全书的思想,促使他坚定地献身于《百科全书》的事业。
狄德罗除主编《百科全书》外,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在他的《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拉摩的侄儿》、《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宿命论者让·雅克和他的主人》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他的《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谈演员》、《绘画论》、《天才》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一部什么著作?
《国富论》又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
1776年《国富论》第一次出版,全书包括两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亚当·斯密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描述,他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