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上古史 3(第 3/4 页)
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在战火中铜表全部被毁,原文散佚,现在只能从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见梗概。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
《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
何谓“狄克推多”?
狄克推多是古罗马独裁官(dictator)的音译。
它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最高级长官。
狄克推多产生于罗马共和国前期。
国家处于危急时,才设立这一职位。
任命独裁官的决议是由元老院作出的,然后由执政官执行其任命程序。
独裁官的任期很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此后,他必须交卸职权。
在军事紧急的时期中的战事独裁官,任期可达6个月之久,他握有绝对的军事与文治权力。
在初期,罗马的独裁官一般都非常简朴、勤劳。
据说,当元老院任命一位名叫肯奇那图斯的人为独裁官时,他还在农田里干活。
当使者向他宣读了元老院的任命后,他才匆匆地穿上妻子给他拿来的长袍,与使者一起离开农场,前往战场。
狄克推多任职期间,享有决断重大事务的全权。
出巡时,身后有24名扈从紧随,扈从肩上扛一束笞棒,笞棒中间插一把战斧,这种插斧的笞棒称为“法西斯”,象征权力。
对于违抗狄克推多命令的人,实行严惩,判决后由扈从立即执行。
只有在人民大会面前,扈从才遵照狄克推多的命令,将“法西斯”垂下,表示承认他的权力来自人民。
共和末年,这一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一部分军队首领,如苏拉、恺撒,他们利用手中的实力,迫使人民大会和元老院推选他们为终身独裁官。
恺撒被谋杀之后,元老院为了免除个人独裁给国家带来的不幸,通过了执政官马克安东尼提出的“安东尼法”,撤销了独裁官任期,并且将它从共和国的宪法除去,这一官职也就从此消亡。
为何说“条条大道通罗马”?
西方有一句闻名世界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
这句谚语的起源就来自古罗马大道的修建。
在古代罗马的建筑奇迹中最著名的就是“罗马大道”——以首都罗马为中心面向全国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罗马在古代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后来逐步向外扩张,势力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扩展到大西洋方向和欧洲大陆内部,建立了罗马帝国。
公元1、2世纪之交,罗马帝国国势和人口达到高峰,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古代交通运输网。
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其中著名的有阿庇亚大道、波匹利亚大道、奥莱莉亚大道、弗拉米尼亚大道、埃米利亚大道、瓦莱里亚大道和拉丁大道等,另有无数条支线通往帝国各行省。
这些道路四通八达,故有“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
格拉古兄弟改革有何影响?
提比留·格拉古(前162—前132)、盖乌斯·格拉古(前153—前121)兄弟生活在罗马城邦扩张为地中海霸国的时代。
罗马领土的急剧膨胀,财富的增长和奴隶占有制的迅速发展,导致土地集中和大批农民破产,促使社会矛盾日趋激烈。
格拉古兄弟出身于豪门贵族,受过希腊启蒙主义思想教育,长于演说。
提比留青年时投身行伍,经历对迦太基的战役和在西班牙的殖民战争,了解时务,体察民情,锐意改革。
他设想在广阔的公有地上进行殖民,可以解决罗马人力资源的问题。
公元前133年,提比留当选为保民官,提出土地法案,规定公民每户所占公有地不能超过1000尤格;超过土地由国家偿付地价,收归国有,并划成每块30尤格的份地分给贫穷农民,由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分配土地。
经过激烈斗争,法案在公民大会上获得通过。
元老贵族保守势力竭力反对改革法案的实施。
提比留在竞选下一年(前132)的保民官时,元老院贵族蓄意挑起械斗,提比留连同他的300名支持者被杀害。
但失地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斗争并未停息,在他死后10年间仍有7.5万多公民分得份地。
公元前123和前122年,盖乌斯任保民官。
他重申提比留的土地法,提出了实行赈济城市贫民的粮食法和授予骑士司法权的审判法等内容广泛的法案:国家向平民廉价供应粮食;在亚细亚行省由包税人负责征收什一税;改组审理行省中官员违法案件的法庭;在迦太基故址设置殖民地;授予意大利人罗马公民权等。
其中有的被通过执行,但在迦太基设殖民地以及授予意大利人罗马公民权的问题都遭到反对。
公元前121年,反对改革的元老贵族杀害了盖乌斯及其追随者3000余众。
但盖乌斯提出的法案大多保留了下来。
格拉古兄弟改革,从单纯的土地立法发展为广泛的改革运动,冲击了豪门贵族的统治,提出了罗马国家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于罗马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古代最大的圆形剧场在哪里?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圆形剧场是意大利罗马的非拉维广场。
它是罗马非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芗为纪念征服耶路撒冷,强迫数万名犹太人于公元72年开始建造,历经八载,到公元80年由其子荻度完成,故有非拉维剧场之称。
整个建筑从地面看上去形状好似正圆,从高处俯瞰才知它呈椭圆形,长轴189米,短轴162米,周长527米,占地2万平方米。
墙高57米,共四层,剧场中央是舞台,亦呈椭圆形。
四角有四米多高的墙。
台上铺木板,下面有乐池、道具间及供角斗士准备搏斗的小室和关闭猛兽的笼子80多间。
何谓“祖国之父”?
与其他所有的罗马共和国的头衔一样,“祖国之父”的头衔也是由罗马元老院授予的。
第一个接受“祖国之父”头衔的人是著名的演说家西塞罗。
他因在公元前63年的执政官任期内镇压喀提林阴谋的参与者而获得了“祖国之父”的称号。
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尤利乌斯·恺撒(前45),此时他已经第二次被任命为独裁官,是罗马世界的唯一主人。
在公元前2年,元老院投票将此头衔授予屋大维,也就是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帝恺撒·奥古斯都。
但是“祖国之父”这一头衔并没有因此成为代表皇帝权利与荣耀的称号之核心的一部份;而屋大维的继任者提比里乌斯拒绝接受这项尊荣。
后来,元老院将这一头衔授予很多位罗马皇帝,通常都是在后者即位很多年以后,除了少数特别被元老们所尊崇的新皇帝,例如涅尔瓦。
很多统治时间很短的皇帝都未获得这个头衔。
罗马前三巨头是怎样实行独裁统治的?
公元前48年,恺撒在法萨鲁战役中击败庞培的军队,庞培逃往埃及。
当时埃及处在托勒密王朝统治之下,后来国王去世,指定女儿克里奥佩特拉为埃及国王。
摄政王朴典纳废黜克里奥佩特拉立王子托勒密十二世为埃及国王。
朴典纳为讨好恺撒杀死庞培,将庞培的首级和戒指送上,愤怒的恺撒随即灭了埃及,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出于政治目的与恺撒联姻。
至此恺撒掌握了罗马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及宗教大权,开始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共和制进一步遭到破坏,这为罗马后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基础,直到后来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建立罗马奴隶制帝国。
元老院作为共和国时期的权力中心之一,曾经在社会成分和组织过程中起到调和矛盾稳定政局的作用,并使罗马成为称霸欧亚非大陆特别是环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强国,而此时元老院已经风光不再。
“那些在共和国发展的巅峰时期构成元老院基本权力的东西,在君主制中已大部分丧失,因为它们被君主的权力所吸收。”
(朱塞培·格罗索《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元老制度作为共和制的象征和堡垒,其二者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元老院权力的丧失,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终于寿终正寝了。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西塞罗说:“共和国之火熄灭了。”
身为元老院议员的西塞罗与当时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相左,他坚持共和主义主张,反对独裁专政,受到当权者的迫害,后来被安东尼杀死。
但是作为罗马在这一历史转型期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人物,他在西方政治法律史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恺撒的独裁统治,引起了以秉承共和制为传统的元老院贵族的极大不满和仇视。
为了维护自身岌岌可危的权力与地位,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布图斯和卡西约为首的元老院议员在议会上刺杀了恺撒,恺撒身中23刀倒在其前政敌庞培塑像的脚下,曾经力阻恺撒赴会的嘉佩莲娜伏在她丈夫的尸体上悲痛欲绝。
恺撒死后,归于和平的罗马再度陷入战乱,刺杀恺撒的元老院议员认为刺杀恺撒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然而事与愿违,人民虽痛恨独裁,但对元老院的行径更为愤慨。
刺杀恺撒的凶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活过三年,均死于非命。
布图斯和卡西约兵败自杀,战胜共和派后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相爱并回到埃及,后来在亚历山大里亚战役中被恺撒的义子和继承人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双双自刎。
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结束了罗马长达15年的内乱,重新统一了罗马,并于公元前27年被封为“奥古斯都”,建立了以共和制为外衣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为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此罗马进入了奴隶制帝国时代。
何谓“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
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
他以执政官的身份对元老院进行了“清洗”。
清洗后的元老院增加了大批拥护屋大维的新贵,从此元老院成了屋大维的驯服工具。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