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会说话体现的是一种素质(2)(第 1/4 页)

    第一章:会说话体现的是一种素质(2)

    3、聪明人适时沉默,老实人滔滔不绝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沉默,但是有些时候,适时沉默比说话更有效果。

    当两个人话不投机的时候,就要少说。

    其实万言万当,很多时候都不如一默。

    忧愁烦恼,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保持沉默,即使想说,也要找知己诉说。

    聪明人的故事:

    殷纣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不分昼夜地设宴饮酒作乐。

    有一天连当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了。

    他问左右大臣,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

    于是,他就派人去问箕子。

    箕子是王族中十分贤能的人,他对身边的侍从说:“作为一国之君,日期都不知道,看来世道是该变变了。

    既然如此,别人都说忘了日子,如果只有我说知道的话,那么大王就会对我起戒心,我就很危险了。”

    这样,箕子就对来问日子的差使说:“我也醉得忘了日子了。”

    箕子巧装糊涂,明明知道也佯装不知,消除了纣王的戒心,从而也免遭了杀身之祸。

    老实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干部特别爱长篇大论,有一次,他到农村开大会,召集了全村人都参加。

    为了让大家都能听到,他找一个农户借了个小板凳,便站在小板凳上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听得饶有兴趣。

    这个人看大家兴致还可以,于是继续讲了下去,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后来,陆续有人离开了,这个干部以为是自己没有讲好大家才离开,于是又把刚才讲过的东西重复了一遍。

    这时离开的人更多了,到最后只剩下一个老太太还在听他讲。

    于是他问那个老太太为什么这么愿意听他讲话?

    老太太说她只不过是想拿回他踩着的那个小板凳。

    ·话不投机,就要少说

    如果话不投机,就要少说。

    但老实人经常忘记这条经验,越是话不投机,说得越多,生怕别人没有听清楚自己的意思。

    人与人对话很多时候是凭借感觉的,感觉对了,话语自然就多。

    同种性格、有相同经历的人往往共同话题多,原因就在于同样的性格和共同的经历让他们产生了同样的感觉。

    当感觉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少说话,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对于别人来说可能都不值得相信。

    在交流中,话一多,就容易失言,更难取得别人的信任。

    有些时候,或许你想活跃气氛,但是别人却容易认为你轻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冷场就冷场,并不是你的责任,你没有必要通过自我贬低让场面活跃起来,话不投机的时候就要少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想交谈下去,就要找恰当的机会。

    话不投机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机会不好。

    历史上,忠臣进谏有的容易采纳,有的却始终无法采纳,有部分原因是时机不对。

    其实谈话的最好时机是别人对你有所求的时候,尤其是请教你问题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说的话是针对他的问题而来,容易受到别人的重视。

    唐太宗到了晚年,由于天下太平日久,不像早年那样虚怀纳谏,魏征忧心忡忡,一直想找机会指出这一问题。

    贞观年间的一天,唐太宗笑着问魏征:“你看近来政治怎么样?”

    魏征回答说:“贞观初年,陛下主动引导人们进谏;几年之后,再遇到有人进谏也还能愉快接受;而近一二年来,则只能勉强接受一点意见,而且流露出了极大的不情愿。”

    太宗听了有点吃惊,便向他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征顺势说道:“记得刚即位时,陛下要判元律师死罪,大臣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应该判死罪,陛下就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园子赏给了他。

    大家都说皇上赏得太重了。

    您说,‘即位以来,还没有人向朕进谏过,所以赏得特别重。

    ’这是您主动引导人们进谏。

    后来,柳雄假冒在隋朝做官的资历,被主管部门检举,要判他死罪。

    大理少卿戴胄说只应该判有期徒刑,他再三申述自己的主张,您终于同意赦免柳雄的死罪。

    当时您还对戴胄说:‘只要像你这样坚持守法。

    就不愁滥用刑罚了。

    ’这是您能够愉快地接受意见。”

    略微停顿了一会儿,魏征又摆出第三条根据:“近来皇甫德上书,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严重剥削老百姓,妇女流行高髻是宫中传出来的,而陛下却恨恨地说:‘这人要使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文钱,宫女都没有头发,才称心满意呢?

    ’当时臣说‘臣子上书,若不激烈直率,就不会引起君主注意,虽然激烈直率近于毁谤。

    ’当时陛下虽听从臣的话,赏他绸缎了事,但心里总不舒服,这就是陛下难以接受意见了。”

    太宗明白了,说道:“除了你,没有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一个人苦于自己不知道自己啊!”

    话不投机半句多,更何况是批评,而且是对圣上。

    同样的话,说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氛下,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而把握良机,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时间、最佳气氛,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环境进行说辩,则能达到最佳效果。

    魏征进谏批评太宗,就是趁太宗高兴和发问的时候,这时是接受劝谏的最佳时机。

    于是魏征抓住这个机会,大胆向皇帝进谏,说服了皇帝,自己也免遭责难。

    在别人不需要话语的时候,一两句他都会觉得罗嗦。

    当别人迫切需要指点的时候,你说千句万句,他都嫌不够。

    为此,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对方的需求,他们想听什么样的话,他们现在的忧虑在哪里,什么样的话能让他们感觉更好,什么样的话能解决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等等。

    这些点如果找到,然后针对这些点组织语言,说话往往能够起到最大的效果。

    很多时候话本身没有任何错,关键在于机会的把握和对谈话对象的把握。

    对所有人,在任何场合都说千篇一律的话,反响肯定是不同的。

    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时机组织语言,这是说话的大艺术。

    对于那些根本就不愿意听说话的人,那就不要说什么,否则他们会觉得自己过于聒噪,对于那些愿意听说话的人,也应该选择好的时机,说些应当时风景的话。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有些人很会说话,说得很是得体,但是很多时候都不如沉默的人。

    因为巧言乱德,宁可显得笨拙,宁可显得沉默,也不要让人对你有所防范。

    在历史上,有一个能够适时沉默的人,当他的兄长无端被杀的时候,他都没有争辩,隐忍生存,最后终于为他的兄长报了仇。

    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小时候就愿干实事不尚虚夸,虽想出人头地,但从不露形色。

    为此,他的哥哥刘縯很是瞧不起他。

    一天,刘秀在书中读到“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从此便以这句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縯的部将刘稷听说刘玄当了皇帝,心中十分不满,刘玄想收买刘稷,封他为抗威将军,但刘稷拒不接受。

    刘玄要杀刘稷,遭到刘縯反对,一怒之下将刘縯、刘稷一起杀掉。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元始法则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退下,让朕来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寒门宰相 重生都市仙帝 死灵法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怪谈游戏设计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全职剑修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顶级猎食者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是心跳说谎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看鸟吗哥 羊皮卷 安徒生童话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你结婚我劫婚 夺嫡叶娇李策 兄妹 我的锦衣卫大人 玫瑰之下 金牌调解员[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嘘,国王在冬眠 惊落晚秋 魅王火妃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