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三十一章 土客大械斗(第 3/4 页)

    黎汉明可是记得,九几年的械斗竟然已经发展到了两村用大炮对轰的地步,他听长辈们说之前更甚,如果发生在国外无异于内战了。

    嗯,这也是后来国家禁枪的原因之一。

    “有这好处还能禁枪?能禁的住吗?”

    “现在不也有那什么特仑苏族,全族都是打猎的必须有枪的吗?”

    “鄂伦春族,什么特仑苏族”

    “哦,总之现在也有合法持枪的不是吗。”

    “那后来怎么禁枪的?总不能一纸公文下来你们就把枪上交给国家了吧?”

    “那倒不是,主要是也没说要禁枪。”

    “?”

    “一开始说枪支管理,要登记每家每户的枪,登记完了给你发持枪证,就算合法持枪了。”

    “挺好,这么个消灭非法持枪法吗?”

    “哪能啊,后面再去抓没办持枪证的,举报还给钱,所以没办证的很快就办了或者没了。”

    “然后呢?”

    “然后持枪证到期了,不给续,枪统一管理,要用的时候去管理处打报告拿,开始批枪还是比较轻松的,后面就……”

    “懂了。”

    当然,这当一个笑话听就行了,但可以从中窥探到那时禁枪的力度。

    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生存资源竞争的激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卷”。为了争夺有限的耕地、山林、水渠、河塘,人们被迫卷入激烈的械斗,为了生存而不惜拼死一搏。

    同时,由于明清以来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科举功名的乡绅阶级依靠其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渐渐控制了县以下的基层社会,成为基层的实际控制者、官府的代理人,甚至产生了“皇权不下县”的说法。

    虽然乡绅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但不代表他们温驯和善。为了本乡本族本村的利益,乡绅常常利用他们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力,成为械斗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发挥了过去豪强游侠类似的作用。

    失去了基层控制力的官府,面对层出不穷的民间械斗,既受能力所限无力干预,也因不想惹事逃避干预,往往放任械斗升级扩大,直到事态平息后才出面收拾残局。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官府的威信,也让械斗之风日益猖獗。

    除此之外,农业社会人们安土重迁,太平年代社会的流动性很小,大多数农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家乡方圆数百里的地界。由此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和方言口音,这一点在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南方地区尤为突出。

    来自不同地区的民众,由于文化隔阂方言不通,又缺乏沟通协调的纽带和公正公平的仲裁,一旦发生矛盾,大家往往倾向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极易激化成大规模械斗。

    最后,由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流毒,导致民间溺杀和抛弃女婴的现象普遍存在,时间一久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量男性找不到老婆沦为光棍,最后成为械斗的主力军。

    但同时正因为长期械斗导致民间武德充沛,所以当鸦片战争时期,盘踞广州的英军窜至广州城外三元里抢掠时,立刻遭到民间武装的迎头痛击,当日天降大雨淋湿火药,英军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如果不是清朝官府出面救援,英军可能早已全军覆没。

    但是,械斗不仅仅有小规模的群殴,更有大规模的民间战争,双方动用冷热兵器进行激烈交战,极其残酷惨烈,胜者固然伤亡惨重,败者往往惨遭屠村灭家,一次械斗死伤数十人乃至数百人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伤亡超过千人的案例。

    再有便是,宗族是械斗的主力和纽带,一旦脱离了宗族的庇护,个人或家庭很难在激烈内卷的世道中生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活埋大清朝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明烟火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