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扩军招兵(第 2/4 页)

    说完了收获与扩军招兵的事宜后,黎汉明接着说道:“战争虽然是胜利了,但是暴露的问题同样不少,在其他军队来说或许无关紧要,但在红旗军,就必须得重视起来,南线的状况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你们北线的第二、第三师来说说你们的问题。”

    闫祖庚闻言和左春来对视一眼后率先说道:“启禀大帅,经此一战,属下发现,我军虽然训练有素,但除南线的实战经验欠缺等问题外,再有一点便是属下发现我军大顺风仗还行,但是一遇到大的反击,就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最后一点便是因为差不多是全火器部队,所以对后勤的依赖太大,有时后勤跟不上,部队也不敢太冒进。”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后勤这块我已经在改革了,我的打算是,今后将士的个人用品及基础的武器配备由个人自行背负。”

    两身新旧的军装,一顶帽子,一个钢盔,两双鞋,一床薄被、两条袋子,一个袋子装干粮,另一个装弹药,当然还有绑腿跟腰带以及背包带,这是黎汉明根据后世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单兵装备来改革后配备的。

    作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别开生面的军事会议的杨芳来说,这样的官场文化确实是闻所未闻。想想以前在清军,向来都是上级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说讨论了,单说就是插一句嘴,都可能会被记下打击之类的。

    中国人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人一提到这个词就特别厌恶,但你要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那就很有意思了。

    政治体制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一个没用的东西,系统会把它“进化”掉,比如禅让制、分封制就消失了,但官场文化延续上千年,说明它自有用处。

    一个军队的战斗力,除了与军队所拥有的官兵人数、素质、武器等有关,还与他们背后的官场文化有着紧密关系。

    所谓官场文化,就是调节官员群体相互间、以及官员群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成文规则体系与潜在规则体系的总和。

    其中的潜在规则体系大多数时候是在行政中为维护利益平衡,由各种政治派别在政治运作中逐步创制出来,是通过集体无意识形成的。

    不过,这点在当下的红旗军中还没有出现,将来也不会出现。红旗军主张的是官兵平等,军事民主讨论,鼓励士兵参与管理生活事务甚至是军事作战事务。

    问题讨论完后,黎汉明便开始布置起了任务:“诸位,我们这一战动静不小,必然会引来清军的注意,今后要想再像以前那样躲起来闷头发展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在清军全面攻来前,我们应该趁着这段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光复整个四川,那时只要我们及时关上了四川的各个大门,西南这片天便是我们说了算。”

    “所以,现在刚十月,给你们一个半月的时间扩军招兵训练,最迟冬月底,我要向四川各地发动全面的攻击,争取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给京师的满清老皇帝和小皇帝送上一份大礼。”

    满人入主北京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快速反应的军事指挥与反应体系。

    这是从前的历朝历代所望尘莫及的浩大工程,清朝的“六百里加紧”奏报驿递体系,已经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从而保证了中央王朝对全国各地的快速指挥与决策。

    以湘黔边苗疆来说,这里历来号称边远,明朝虽然在此建立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但是驿递还是相对落后。

    清朝却在此建立了快速通信系统,从苗疆发往北京的战报,四千多里路程,启用“六百里”加紧快递,只要七天即可到达。

    这在当时,差不多是最快的速度了,战争爆发时,位居北京的皇帝可以利用这条高速通信系统直接指挥前线军事。

    清朝皇帝对这个系统厚爱有加,也非常自信,也就频繁使用。

    在苗疆战争中,乾隆皇帝与军机处的大臣阿桂与和珅等人,对布置在苗疆的十数万大军频频发号施令。

    没有军机处的上谕,前线的将军常常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一不小心犯了错误,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晋末长剑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儒道之天下霸主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三国之暴君颜良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世子妃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星海王座 冰川天女传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