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六十九章 商业事宜(第 1/4 页)

    清朝是一个很幸运的帝国,幸运到清朝的江山几乎是从明朝的大臣和起义军手里接管过来的;清朝又是一个不幸的帝国,不幸于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所有积累的恶果到了清朝这里正赶上西方工业革命的崛起,最终清朝成了所有帝制时代的背锅侠。

    同时,清朝也是一个很努力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帝国,更重要的是,清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与世界列强进行直接广泛贸易的帝国,其商业之繁荣达到了历史之最。

    决定商业繁荣与否的因素是什么?一个是人口,一个是政策。

    在很多人眼里,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贸易最繁华的应该是宋朝而非清朝。

    其实不然,实际上宋朝的人口在鼎盛时约为八千多万,明朝的人口约为近两亿,而清朝末年达到了惊人的四亿多,就是如今的嘉庆年间,也有三亿两千多万。

    在古代,代表繁荣和财富程度的不是金银,也不是铜,而是人口的数量和密集度。

    在治国理念的总体战术上说,朱元璋和王莽都属于心怀“幼稚的完美主义者”。

    朱元璋企图凭一人之力为子孙后代创造出一个能够千秋万代的完善制度,但在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这可能吗?

    为此朱元璋搞了海禁、內迁了沿海数省的居民、开创了八股、尊崇了朱熹的理学、建立了锦衣卫,所有皇室天下养、并强化了户籍制度和朝贡体系等,朱元璋的这一系列操作完全是符合皇家利益最大化的,却也禁锢了自己王朝的发展。

    海禁的表象是为了对付倭寇,实质上是朱元璋借此来达到皇家垄断对外的一切沟通和贸易渠道。这样以来,即避免了因明朝境内越做越大的富商威胁,又控制了藩国对明朝的影响和渗透。

    而在实际操作中,朱元璋的政策直接断送了沿海靠海吃饭的几省百姓的利益,这也是沿海倭寇闹腾了几十年的真实原因,而不是所谓的海盗。

    清朝在康熙打败了郑芝龙家族后的第二年,为了税收和因战争而导致的内迁和海禁对沿海造成的损失,就立刻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海上贸易。

    清朝和明朝所不同的是,清朝很鄙视明朝那些完全“赔本赚吆喝”的朝贡体系,而是通过税收和海关的方式大力发展民间贸易,借此来实现为帝国盈利的实际目的。

    一直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对外贸易一直都是赚大钱的。

    所谓的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每年财政收入的5%都用来买清朝的茶叶而清朝却不需要进口英国的大宗商品。

    巨大的贸易逆差和重金属流失倒逼着英国不得不想方设法进行扭转这种可怕的局面,否则,英国的财政会被大清国的贸易顺差给彻底摧毁。

    毫不夸张地说,在16-18世纪这一百多年中,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帝国有清朝的贸易繁荣,也没有一个帝国有清朝那么强大和有钱。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的物质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战争,无不是为了人的需求,围绕人而发生的,而在整个世界上,清朝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还多。

    在对外贸易和交流方面,清朝不但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闭关锁国,还是最为积极主动的一方。

    一方面,清朝将从明朝沿袭下来的那种礼仪性的、赔本的朝贡贸易从京城转移到边界去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官方的仪式性行为。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红楼琏二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