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该狠则狠(第 1/4 页)

    “重庆府、忠州、夔州、太平以及石柱、酉阳一线可交与倪文祯负责,然后令各地大军配合,如此一来,问题应该不大;顺庆、达州、保宁以及汉中府等地,属下亲自去一趟吧。”顾德全闻言想了想说道:“不过,当前我们只能同第一次土改那样,在大军的压制下,强制土改了。”

    黎汉明闻言想了想,随即便点了点头道:“可以,当前我们需要的是百姓的支持,有了人民群众,我们才能有充足的兵源,至于那些不配合的乡绅地主,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有了重庆乡绅之乱的教训,黎汉明也明白,土地改革,不流血是不可能的,要么自己人流血,要么就让乡绅地主流血。

    当前的土改就只是一个选择题,并且还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对黎汉明如此,对乡绅地主亦是如此。

    想了想黎汉明又交待道:“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用的人还是太少,还是那句话,有合适的人选,便多带一些出来吧。”

    “是!”顾德全闻言连忙拱手道:“我们一直都带着一批人的,只是他们现在能力还不够,不足以主政一方,属下与、黎、胡二位部长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再带着他们出几次任务后,应该就差不多了。”

    土改是必须进行的,每个王朝的初期都是少量人口、大量土地,处于人少地多的环境。

    随着太平盛世到来,人口逐渐增多,土地的开垦却有上限,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渐减少的局面。

    再加上强有力者大肆兼并土地,于是又有无数人没有田种,只好成群结队外出谋生,形成不受管束的流民潮。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王朝也就完蛋。

    这种围绕土地形成的轮回,在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每个王朝都难以避免,它们始终挺不过三百年一次的周期律。

    而处于周期律中心的,则是乡绅地主。

    乡绅地主是土地兼并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当然,土地做为唯一生产资料的农业时代,想发家致富只有买田置地,再加上娶妻生子可谓人生美满。

    可是工业时代来临以后,纯粹的农业地主已经成为历史进程的绊脚石。

    如果不积极转型升级,一定会有人热情帮忙。

    土地经济拥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投资成功,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变动,子子孙孙都可以衣食无忧。

    甚至土地经济是一种复利投资。

    假如隔壁老王有100亩土地,再想兼并100亩就很难,只好一亩一亩的慢慢往家里楼,直到老王晚年的时候,已经积攒了200亩土地。

    有这样的基础,老王的儿子就可以勾结官府,进入当地的核心圈子,兼并起来速度更快。

    如果发展顺利的话,老王的孙子接掌家业时,已经坐拥良田千亩。

    那么问题来了:王家的后代还需要奋斗吗?

    显然不需要了。

    既然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每个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是有限的,一旦达到某个峰值之后,增长必然会停止。

    经济增长的天花板压得这么低,对于地主来说是好事,求之不得的好事。

    老王的后人累死也种不完千亩良田,那就不如租给佃户,每年按时收租就好,这是一种特别稳妥的经营方式。

    这才是地主的铁杆庄稼,只要土地在手,子子孙孙都能享受好生活。

    由于土地瓜分完毕,佃户只能租田种。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红楼琏二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