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中兴机(第 3/4 页)
这些工厂,或者说纺织业,对于皇帝来说盈利并不重要,而是更像是一条鲶鱼,打破平静的商业。
引领作用,大于盈利。
说实在,商业赚钱再多,也容易脏手,与民争利怎么也甩不开。
还是收税爽快,源源不断。
不过,如果是盐、粮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东西,其必然是要经营的。
“台湾的蔗糖,一定要好好去做。”
朱谊汐白皙的面容上透出一丝思量,眉眼中带着几分欣喜和遗憾:“十万块银圆,全部投入到台湾,建立甘蔗园,糖寮也要建,这可不比盐卖的轻巧。”
用糖来出口,换取白银,然后去工部制成银圆,户部再赚一遭,如果换来铜,还能找户部分账,一羊三吃。
“对了,陛下,您之前说是将纱锭竖着来纺,派人试了试,着实惊着了老臣,其一次可纺多根,这对于棉厂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惊喜……”
张祺嘴巴颤动着,提起这个他还有些难以置信。
横着放的纱锭就能纺两三根,这是一个机子顶三个机子啊!
“继续改进。”
皇帝微微一笑,继续道:“两三根不够,要继续改,改到八根,十根,乃至于二十根最好。”
“不过,到了八根,就制出来生产吧,这样才能赶到入冬前,给京营换装。”
新式戎袍没那么容易做好,尤其是冬日内衬又加了羊毛,如果还是按照以前那样,没个两三年是完成不了十万人的换装。
但如今却不同,珍妮机提前被他弄出来,仅仅只要几个月就能完全任务,这绝对是一场空前的成就。
谁又能想到,珍妮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也仅仅是推倒了纺织机,就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英国的由印度提供棉纱,北美、欧洲提供市场,而大明的市场又在哪?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