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明吏(第 2/4 页)
这也难怪东林党会接纳他,并且主导了分割东林党行动,谁能想到浓眉大眼的高宏图,会做出这等事?
“陛下,省考之事利国利民,微臣举双手赞同。”
言罢,不待皇帝松口气,高宏图却一脸凝重道:
“自从禄改以来,区区从九品,月支十块银圆,而又增扩吏员,并与俸禄,虽每人不过二块,但地方负担却日益严重。”
说着,生恐皇帝不信,高宏图拿南京治下的江宁县举例:
“典史、巡检、驿丞、闸官、税课大使、河泊所大使,四班之衙役之首等不入流之职,加上六房书吏,皆授从九品之位,二三十之数,如此每县一年多支用近三四千银圆。”
“而陛下,如果再算上经制之吏,以及您给予的宽大俸禄,一县支用,一年最少要有三四万银圆。”
“江宁县乃是上县,去年上计也不过十万三千余银圆,三七分成后,县衙仅剩七万九百块,倒是能支用县衙官吏的俸禄。”
“除去巡捕营,剩余的修河铺路,救济灾民等事,就不免有些捉襟见肘。”
“这还是应天府等江南之地,如果是北方,云南、贵州等偏僻之地,怕是完全支用不起。”
银币禄改政策是朱谊汐在湖广地区施行的,考虑到发放粮食的不方便,所以就采用银圆来给百官发放俸禄。
而在俸禄上,则增加了许多,例如,月俸上,从九品为十块,九品为二十块,一阶增十块,到了七品的县令时,其月俸就是六十块。
年俸則到了七百二十块银圆。
當然,這是考虑到乱世中物价腾贵,石米三四两的时期,这也不算太高。
高宏图苦口婆心道:“虽说俸禄之改并未普及至江南,但仅湖广一地,就已经让地方苦不堪言。”
他也是急了,没得办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