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治国之道(第 3/4 页)
苏墨的话一讲,朱允炆的脸色立马就变了,这不是明摆着跟他唱反调作对吗。
刘三吾听了也是摇摇头,在他看来朱允炆所说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本王认为治国应当是以民为本,百姓安居乐业,大明才能长治久安。就拿元朝为例,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族之间产生的内斗,从而导致了政权的动荡。若大明的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难民,没有饿死在街头的难民,就不会出现内斗反叛的情况。”
苏墨的一番话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刘三吾在内,他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少年。
这样的治国之策,竟出自他口中。
朱元璋在外面听的津津有味,这才是他想要的答案。
他是农民出生,对百姓是极为看重的,苏墨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
明朝的自然灾害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算多的。
常年的水灾,旱灾,各种瘟疫,不断残害大明的百姓。
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建立了惠民药局,其目的就是帮助这些百姓。
朱元璋登基之后大力推广农业发展,但是仅靠农业收入的农民手里是没几个钱的。
要是遇到灾害就会颗粒无收,此时的百姓就需要惠民药局的赠药,救助。
朱允炆毕竟出生在皇家,他出生之时,朱标已是太子,自小生活的无忧无虑,没办法去体会这些百姓的疾苦。
苏墨则是不同,他还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这里。
他最能知道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有多苦。
“三弟此言差矣,若不能依法治国,如何能让那些百姓对朝廷言听计从。”
朱允炆直接开口反驳道,他不能被苏墨抢了风头。
“本王认为民心才是治国的根本,若得不到民心,这个王朝早晚会灭亡。”
“三弟这话要是被皇爷爷听了去,可是要被怪罪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