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 3/4 页)
“是要考大学吧?有次我见他边背书边搬东西,可有意思。”
“字写得真不错。”
“没啥仇人!成天跟我们吃住在一起,没见跟别人挑事儿。”
“挺憨厚的,经常帮俺干活。”
总的来说,是个好人。
为什么好人会落得这种凄惨的下场呢?
曾经师傅对他说,“你可能不适合这个工作。”说他太重感情,脑子里除了激动没点儿理性,办起案来总有一天要坏菜。劝他找找人,调去行政算了。可做刑警是他从小的梦想,电视里的刑警总是那么酷,嫉恶如仇,是正义的伙伴……可真的戴上这顶大檐帽,梦想与现实的倒错总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比如说现在,他就在厕所隔间里偷偷抹眼泪。
“一个大男人,像什么样子!”他又一次对自己重复道,用力擦了擦眼泪。
死者无亲无故,也没什么好朋友,于是消失了两个月也没人来报失踪,被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破案时机。
不过有个线索倒是引起了警察注意。
一个工友说,死者失踪前的那段时间很注意形象,头发剪得利利落落,也总是穿着体面的衣服出去,出去进来都是笑眯眯的。
“是不是搞对象了呢?”工友们都在怀疑,但最后也没能问出来个四五六,小伙子一被问,脸就红了,转过身去看书。
这个不知是否存在的“对象”,成为了警察调查的焦点。
警方拜托了通信公司调出死者的通话记录和短信记录,迅速确定了一个人。看死者发出的短信内容可以确定对方是个女孩子,死者叫她“小冬”,不知道是学生还是无业者,生活很规律,因为死者每天都会给她定时发早安和晚安短信。
但奇怪的是这个女孩子从来不回短信,只跟死者打电话。
是讨厌打字吗?
死者的通话记录正好断在他失踪的那一天。罗振威判断他就是在那之后遇害的,死亡时间却还不能确定,那颗头也是煮过的,又泡过水,极大阻碍了死亡时间的判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