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潜龙入海(第 3/4 页)
不过,在江南区东边的松坡区,就有个仅一街之隔的贫民窟,名叫九龙洞(夷语的“洞”,相当于汉语的“街道”)
那地方是88年汉城奥运会前,政府为了市容,驱赶全城贫民聚集的地方,住的都是些孤寡老人。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倒是有不少屋子因为主人过世空了出来,穷人想找个临时落脚的地方,都可以去租。三教九流的人,也喜欢往那儿跑。
这些,都是顾诚离开公司前事先打听好的。
他按照地图走到松坡区、九龙洞。
尽管有心理准备,真走进这堆棚户构成的破烂中时,顾诚依然倒抽了一口凉气:
果然世上每个大城市都会有贫民窟,这地方简直比京城二环的老炮儿大杂院还破。
周遭除了棚户,也有一些小店,招牌都很老旧。
有些灯箱的塑料壳破损了,就靠胶带纸黏住继续将就用。
顾诚分明可以看到一个用接线板拖着、拉到路边插电的歪斜灯箱,上面用红漆手刷着几个久违的汉字:“东北饭店”、“东北烤牛肉”。
如果有华夏人偷渡来东夷、并且留在汉城的,绝大多数都在这个洞了,别处是藏不住的。
这儿连东夷警察都不愿常来。
一个裹着脏兮兮袍子的中年汉子,见顾诚靠近街口,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兄弟,签证到期没地方落脚?有空隔间,800一个月,收人民币哦。”
“你说啥?我听不懂。”顾诚出于安全考虑,不愿和灰色地带的人打交道,用夷语应付了过去。
那人分不清情况,就没敢继续纠缠。
最终,顾诚从一户空了两间屋的东夷老太太手里,租到了房子。
租金折下来差不多也是1000块人民币,月结,没合同。只是在顾诚付了当月的房钱之后,本洞的锁匠给他换了把锁,就算交易完成了。
这屋比刚才的偷渡客出租的贵些,但好歹有热水器——靠社区集中烧煤提供热水。
这儿的电力供应也很紧张,每户都只能中央配电箱那儿接一点过来,大功率电器是用不了的。所以没有空调,更不可能用电烧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