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43章 普及(求月票!)(第 1/4 页)

    第343章  普及(求月票!)

    一场暖洋洋春雨之后,春风吹了起来,天气随之暖和起来,春风吹绿江南岸,着实不假,二月底的江南,那里还见得一丝冬天的气息,有的只是春天的暖意。

    乡下人感谢了天公的美意,看看米缸里只剩得几粒,不够一餐粥,就赶快脱下了身上的棉衣,往当铺里送,这是农村的“规矩”,几百年来一向如此,秋天好年景的时候,置上一身新棉衣,熬过一个冬天后,就脱下来送到当铺里,当掉一家人棉衣换来几块碎银子、银洋,买得米正好能撑到春茧下来。

    早晨七点钟,街上还是冷清清的时候,那当铺前早已挤满了乡下人,这些人就这么等着当铺开。这伙人中间,有许多是天还没亮足,就守候在那里了。他们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身上刚剥下来的棉衣,或者预备秋天嫁女儿的几丈土布,再不然——那是绝无仅有的了,去年直到今年卖来卖去总是太亏本因而留下来的半车丝,之所以没卖掉很简单,这些土丝去年价格大跌,大厂不收,小厂不要,只有一贪便宜的小厂买回去,重新用机器再缫一次丝,这样价自然也就开不高,今年方圆百里,怕没有几户人家还会如往年一样缫丝。

    而此时,这些乡下人他们带着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们财产的全部了,不是因为锅里等着米去煮饭,他们未必就肯送进当铺,永远不能再见面。

    好容易等到九点钟光景,当铺开门营业了,这一队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们就拼命的挤轧。当铺到十二点钟就要“停当”,而且即使还没到十二点钟,却已当满了几百块钱,那也就要“停当”的;等候当了钱去买米吃的乡下人,因此不能不拼命挤上前。

    挤了上去,抖抖索索地接了钱又挤出来的人们就坐在沿街的石阶上喘

    气,苦着脸。是“运气好”,当得了钱了;然而看着手里的钱,不知是去买什么好。米是顶要紧,然而油也没有了,盐也没有了;盐是不能少的,可是那些黑滋滋像黄沙一样的盐却得二百多钱一斤,若是连云港久大精盐公司出白花花的“海王星盐”,那得三百多钱。这是“官”盐;乡村里有时也会到贩私盐的小船,那就卖一块钱五斤,用的还是二十四两的大秤。可是缉私营利害,乡下人这种吃便宜盐的运气,一年也不过碰上几回。

    寻思着,那些要买盐的,还是心倾着连云港的“海王星盐”那盐干净不说,而且咸,一斤盐顶两斤。

    看了一会儿手里的钱,于是那些人都叹气了起来。

    那些可怜的焦黄脸中间往来:

    “四丈布罢!买棉纱就花了三块光景;当当布,只得两块钱!”

    “再多些也只当得两块钱。——两块钱封关!”

    “阿土的爷那半车丝,也只喝了二十块钱;他们还说不要。”

    不要丝呵!把蚕丝看成半年光景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几百年来,他们视为半年光景的蚕丝已经进了鬼门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打从中国丝业行会成立之后,这土缫丝就很少有人收了,土丝太粗,洁度差,出口靠的是厂丝,至于土丝,过去都是国内的织厂收,可现在织厂用的却都是连云出的人造丝,至于见镇上的人穿着亮晃晃的“明华葛”之类的丝织布,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何尝是用他们辛苦饲养的蚕丝,用的是远比生丝更廉价的人造丝!甚至就是去年年关,他们喊着比往年便宜一成多的棉布,那里头也混了五成多的人造丝。至于中国丝厂现在则是全力生产高等丝,用于出口,在纽约和里昂同日本丝竞争,至于土丝,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这一切,他们辛苦饲蚕,把蚕看作比儿子还宝贝的乡下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只知道祖宗以来他们一年的生活费靠着上半年的丝茧和下半年田里的收成,可这会对这些乡下人来说,他们只是感慨着生活的不易,叹罢气后,所渴望无非就是今年能有个好年景。

    可年景好又有什么用,乡下人间接的负担又在那里一项一项的新加出来。胶澳那边虽然已经“停战”,两国也签了约,可去年向一般小商人征收的“国难捐”到现在还没停。

    照告示上看,那“国难捐”是各项捐税照加二成,六个月为期。在茶馆里有一个小商人谈起这件事,就哭丧着脸说:

    “这都停战了,可这国难捐还征着,生意不好座啊。”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