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以农为本(第 2/4 页)

    林铄与负责勘测的江导岷等人骑马沿着崇明岛转了一圈,清末时的崇明比后世要小一半,大约有四百多平方公里左右,策马而行,岛上荒滩距江边约有三、四里地,土质还算肥沃,不过到处芦苇丛生。

    要想将这些滩涂变成良田,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进行围堤造田,在这个年代,这一切都要人工手挖肩抬来完成。

    林铄知道,仅仅一个崇明岛,后世的人口就有六、七十万,而不是现在岛上只一万余人,包括通州、海门和启东等地,可以养活上千万人口,如果将这些人口有效地组织起来,这将是一个且有很强大凝聚力的团体,如果运用得当,将足以左右天下。

    数百万的垦民,足够提供二十万的合格兵源,林铄骑在马上,心底涌起一阵豪情,也许今后的道路,就将从这片土地上开始。

    从吕四到通州,林铄整整转了一个多月,这才回到了唐家闸的大生纱厂。

    见到张謇后,马上商议起了屯垦事务,两人对于屯垦的方式略有分歧,但经林铄详细讲解,张謇立马体会到了这种类似后世军垦的方式其中的优点来,人员统一管理调配,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做成更大的事情。

    随后提及具体实行,便觉出头绪繁多,首先是招募垦民,好在现在大清国游民很多,这个倒不是很发愁,按照林氏义庄的方式,管吃管住还每月发给零用钱,只怕会有饥民打破头都想挤进来。但还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提前进行,比如开荒围堤所使用的工具、推车等,围堤需要的石料等,最为头疼的是数万公顷荒地,需要的耕牛骡马等牲畜就不是小数。

    另一个方面是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一方面张謇开办起了通州师范学校,其中就设有农学分科,林铄又答应每年再捐助二十万银元以将通州师范学校的规模扩大一半,另外还将在校内设立工业技术学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这方面舍不得花钱是不行的。

    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对中国来说注定是一个苦难的开端,从庚子年的四月开始,北方就闹起了“拳乱”,很快义和团席卷北方,最张酿成一场大乱。

    在南方,除了偶尔有地方也闹起拳民,总的来说相对还比较安定。

    正是春茧的收购季节,但各地丝行谁也不开门,朝廷要和洋人开战的消息弄得各大洋行纷纷暂时停业,有些洋行的老板索性就此离开了上海。

    各大洋行停止收购,各地春茧卖不出去,每担上好的生茧已经跌到了二十七两白银,蚕农们连本钱都收不回来,损失惨重。

    就这样的行情还是有价无市,因为没有人敢在这时候出手。

    林铄知道战争很快就会发生,但战乱只会局限于华北,国内大部分地区只是在局外看看热闹。他打开金手指,开启了作弊模式。

    他找到了大生纱厂的股东之一蒋锡坤,“蒋先生是湖州人?”

    “嗯,有什么事?”蒋锡坤是南浔首富刘镛的女婿,原籍也在南浔,见林铄来到纱厂,颇有点意外。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不是吧君子也防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明烟火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民国之文豪崛起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明末逐鹿天下 红楼琏二爷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佣兵1929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斗罗之空棍 明末:帝国崛起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机战之无限边境 我在木叶练吐纳 晋末长剑 北宋穿越指南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