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戛然而止(第 3/4 页)
杨河心中叹息,发展艰难啊,依他知道的,以后大战恶战还会连绵。
别的不说,今年上半年,窥探灵璧、睢宁等地的流寇,就不单是李自成、罗汝才部这一只。
革左,张献忠等人恐怕也会来掺一脚。
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句:“崇祯十五年四月下,左金王合回、革,献诸贼连营二十里趋颍州,以报寿州之役也。双方战于城南樊家店,流贼失利退却,掠蒙、宿、灵、虹、睢诸地而渡淮。”
今天是崇祯十五年二月三十日,明天就是三月一日。
这三月就算打退李自成等部,四五月张献忠等人又来。
仗,有得打啊。
自己本钱又这么少,每打一场仗,都要慎重又慎重。
这也是他将基地设在北岸的缘故,那南岸之地到处是兵匪流寇,根本就不能发展生产。
不过环视诸人,杨河心中奋起雄心,想去年逃难,他身边不过一个书童,年幼的弟弟妹妹三人,现在已经有二庄之地,精兵七百,披甲人四十,马队六十。
以后他的兵力会更多,地盘会更大,他的势头会发展得越好!
他缓缓环视诸人,沉声道:“为我新安庄,诸君,努力吧!”
……
崇祯十五年三月一日,杨河亲率大军六百五十人前往睢宁城。
正是桃汛,黄河水涨,浩浩荡荡东流去,让人见之心惊。
好在去年黄河没有封冻,没有形成凌汛,大船过河还是可以的,只是必须小心。
这过黄河不是开玩笑,河宽十几里,风大浪急,一不小心翻船的话,他杨河再是命大,也肯定活不了。
事实上这边水流虽平缓,但翻船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好在有惊无险,巡检司、递运所这边出动的都是大船。
午时的时候,杨河一行六百五十人,全部渡过了黄河,往睢宁县城急赶而去。
……
刚才下了一阵雨,檐外仍在滴水。
仍是春寒,又带着湿气,让人全身都不好受。
知县廨客堂内,知县高岐凤紧皱眉头,以手托额,只是头痛不语,主簿郑时新焦急的坐着,几上的茶水早凉了,他也无心喝一口,他无奈的看着不请自来的县丞刘遵和。
还有典史魏崑岗……
此时这魏典史正喋喋不休:“逃来睢宁的难民越多,各方都说,流贼已经到了灵璧,流贼已经到了灵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了睢宁城下。可这城防要紧关头,我们的杨大人呢,他在哪里?他一直吹他有几百大军,不断从县库掏钱,可真见了真场,他人呢,去哪了?还是他丝毫没有将我们睢宁城的百姓放在心里?”
高岐凤仍不语,他正与郑主簿喝茶商议,这二人就急冲冲的不请自来,闯进他的私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