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来人(第 3/4 页)
搜索过数百匪贼死伤者身体后,搜出三千多两的银子。
显然这些匪贼都不穷,个个身上有好几两的银子,有些人甚至有一二十两。
做贼这么富,怪不得各人趋之若鹜,都想从贼。
杨大臣喜道:“又多几千两银子,这些匪贼真是善财童子啊。”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杨河也是一笑,心中感慨,世间总多想不劳而获之人啊。
不说这流寇,徐邳间的匪患就非常严重,各类匪盗多如牛毛。
就有传教士记载:“徐州府的土匪太多,实在太多了,很少有没有土匪的村庄。当土匪就像做其他生计一样。在一些家庭,土匪这个职业是代代相传的。”
民国时期报道:“年来徐州乡村土匪绑票之风甚炽,稍具资材者,多避居城内。而每出巨案,无一破获者。”
流寇初起,所谓云集景从大多指的是这些人。
流寇到处,最先响应的肯定是土匪。
这些匪贼不知哪掠夺的不义之财,正好自己取用了。
正感慨间,忽然杨河听到庄外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
隐隐约约,越来越近,似乎很多方向都有。
他与众人互视一眼,都是露出喜色,难道?
……
新安庄的大门前第一次如此热闹,众多村寨的百姓源源而来,很多队伍还担着猪羊酒米,一路敲锣打鼓。
甚至有的队伍一路过来还放着鞭炮。
一些乡民相互熟悉的,还相互招呼,就听各种声音的招呼声不断。
叫喊声,说笑声,这天寒地冻的乡野间似乎第一次有了生气。
庄墙前的人流越聚越多,似乎各村各寨都有人前来,熙熙攘攘,热闹得象市集。
不过能进庄的只是少数,除了各庄的头面人物与亲随,余者的,都只能聚在庄门之外。
不过众人都不生气,或者说不敢生气,此时各人就以惊叹的目光看着垛墙上挂的一个个人头。
那龇牙咧嘴,凶神恶煞的,难道竟都是杀千刀的的焦山匪贼?
看人头密密麻麻,一个个血淋淋的,沿着各垛墙挂得满墙都是,也不知被杀了多少百个。
还有外面这地上一堆堆的尸体,光溜溜的,一丝不挂,具具无头,堆叠得象一座座小山。
浓烈的血腥味弥漫着,太可怕了。
众乡民吸着气,相互惊叹打听,都是询问这个新安庄子的来历。
很多人还以畏惧的目光看向墙头,看向吊桥门口。
墙上不少庄丁站着,个个戴着冬毡,身穿胖袄,结着鞓带,披着厚厚的斗篷,手上持的竟都是鸟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