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新战阵(第 2/4 页)
只要不遇到火器或万人敌之类,这种大盾牌掩护铳兵绰绰有余,就在盾牌空隙间打射,敌人近了他们后退,再掩在第二排大盾牌后面的长矛们上前。
如此,更提高机动力,便是要进攻,也可以大盾牌举着去,铳兵们掩在后面。逼近到敌人后,又从盾牌空隙间打射,大盾与火枪密切相配合。
除此,杨河还需要一些更灵活的兵种,所以还有一些士兵在训练鸳鸯阵。
鸳鸯阵在大明各地很普及,张出恭等人往日在军中,多少有所涉猎,特别刘七郎等人,往日在天雄军,更是耳濡目染,杨河亲手训练几天后,就由他们操练。
鸳鸯阵形编制自然与此时新安军不同,杨河也选些人编伍,以十二人为一小队,设队长一,伍长二,并依新安军情况作战。
就是队长侧边指挥,用旗枪,两个伍长为圆牌手,比普通皮盾略大,使用腰刀与标枪。又二人用大镗钯,可格住敌人的兵器,然后刺击。又四人使用长矛,在镗钯手后面掩护与刺击。
又二人使用火铳,还是用燧发翼虎铳,翼虎铳每杆三个管,二人就相当六杆铳,不论进攻或是防守,威力都非常强大,还远远就可将对面的敌人打倒。
为更好的战斗,这些翼虎铳手还用铳剑,便是三根铳管最外端的铁箍,内镶一个包铁剑鞘,铳剑就插在剑鞘内,以精铁打制,包了钢,三棱样式,结实耐用还锐利。
为更好固定铳剑,剑鞘上有两个螺栓,可以将铳剑锁死在上面,使之不会松动。
平时无事时,翼虎铳手也可以将螺栓拧开,将铳剑取下来,擦拭保养。
最后一人用大棒,掩护一队的后方,同时也可以保护前方的两个翼虎铳手。
鸳鸯阵长短结合,矛盾紧密,各兵器明确分工,又为一个整体,犀利非常,当年戚继光不论对战倭寇,或是对战北虏,鸳鸯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鸳鸯阵阵形灵活变化,可为纵队,可为横队,还可分开,为“五行阵”,为“三才阵”等,基本什么地形都能作战,甚至巷战时都非常犀利。
杨河打算以后每总都配备八个小队的鸳鸯阵兵,为九十六人,再设一个百总,依“看不见师”制度,多多培养军官,再设两个副百总,最后一个传令兵兼护卫,共一百人。
他们防护各总阵两翼,还可进攻,或为散兵等等。
不过杨河暂时挑选一些老兵训练百人,介时剿灭青山残贼就跟着去作战。
这些人也暂属中军,由张出敬担任百总。
杨河看着步卒们操练,此时训练场上满是战场的气氛。
之所以称“战场”,是因为铳兵们在一阵阵轰射,对面数十步外,则有人射来阵阵箭矢。
黑火药烟雾大,就见这边硝烟弥漫,整片盾阵都看不到了,“战况”非常激烈。
却是双方演习,这边打空包弹,那边射包着布料的木头箭,乍一看下,还以为这边有军队大打出手。
特别张出敬的鸳鸯阵训练那边,对面不时有人射来木箭,扔来土块,雨点似的,张出敬就咆哮着,让士兵们保持战阵。
杨河暗暗点头,战阵训练,是他一直强调的,特别年底对战清兵,对手是拥有多年作战经验的职业军人,臭名昭著。而自己队伍,介时满打满只有一年多,若不保持战阵,介时对上,恐怕凶多吉少。
特别鸳鸯阵更强调整体与配合,一小队十二人皆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这里不需要英雄,只要全队人员密切配合。
当年戚继光为强调整体与配合的重要,更以一体赏罚来作为纪律上的保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