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臃肿初现(第 3/4 页)
就在这时,电话终于打通了。
对面万户中国的接线员,是懂得外语的高材生,他将尼克的话都记录在日志上,又在下面写下翻译,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工号,再次誊抄一边递给身旁的办事员,让他转发给负责相关事宜的领导。
虽然万户的员工增多,企业的制度也在逐渐的正规化。
像是每一通打到万户中国的海外电话,多会有专人负责记录留档,以备日后查询。
想到了好办法的尼克,兴奋地想要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打……踱步。但是,那边说了一句请稍等后,就没了声响,知道要走程序的尼克,也只得耐得住性子等待。
这就是制定一个复杂制度坏的一面,需要处理的步骤越多,反应越慢。
高桥对此也颇有危机感,虽然万户现在在全世界的员工,也只有不到四千人。其中有三千多人都在中国。
但是,高桥已经在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缓解这已经渐渐露出苗头的大公司病。
高桥曾经也以为体制僵化、机构臃肿是国企的特点,曾经也天真的以为,只要私有化这一切都会消失。
但是,知道他现在拥有了自己的企业,他才知道体制僵化、机构臃肿不是国企的通病,而是大公司的通病。
所谓的大公司病,在几乎所有大企业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就算规章制度制定的再好,执行规章制度的也是人,没有漏洞也会被制造出漏洞。有时候就算是知道有漏洞,但又不能朝令夕改,只能增加监管机构。
但是,监管机构往往过一段时间又会腐化,监管机构上面又需要监管机构。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怎么可能不机构臃肿。
而体制僵化也是不得为之。
现在万户许多事情,想要执行都要有几个人同时签字才能够生效。
说不定以后会发生上百个人签字,一件事情才能执行下去的尴尬。
不说别的,就是签字过程浪费的时间,少说也得有数个月,往往会失去最好的时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