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一十三章 罗冶的困境(第 1/2 页)

    三年前,由重装办协调,国家从美国著名矿山机械制造商海丁斯菲尔德公司那里引进了40辆150吨电动轮自卸车。按照合同规定,这40辆自卸车中间的20辆在美国原厂制造,另外20辆则交由罗丘冶金机械厂制造,海菲公司需要向罗冶转让全部的制造技术,并发放制造许可证。

    这种方式,便是80年代非常流行的“市场换技术”方式,海菲公司想要获得中国市场,就必须拿出技术来进行交换,否则中国就会转向海菲公司的竞争者去采购这批自卸车。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家,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然是不会得到响应的,但中国却是一个让各家装备巨头都不敢轻视的大国,谁都无法想象失去中国市场的结果,因此市场换技术这种方式,便非常普遍了。

    当然,国外装备企业答应向中国转让技术,还存着另外的一些想法。有些企业觉得中国技术水平低,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高端技术,他们即便是答应转让技术,最终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还有一些企业则所图更大,他们向中方转让七八成的技术,留下少数关键技术,用于卡中方的脖子。例如,一台设备中间少数几个部件的制造技术,外方是不转让的,中方如果要自己制造这种设备,就必须从外方采购这几个部件,而外方则可以把这几个部件卖出一台设备的价格,赚取更大的利润。

    类似于这样的把戏,欧美国家的企业对东南亚、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采用过,而且屡试不爽。

    罗冶接受海菲公司转让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制造技术,中间也涉及到一些对方不同意转让的关键技术,这是没办法的。不过,海菲公司并没有因为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垄断而获得好处,因为罗冶并不是菜鸟,它是曾经自主研发过12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有着非常厚实的技术积累。在消化了海菲公司转让的那部分技术之后,罗冶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了若干项海菲公司封锁的技术壁垒,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

    如今,罗冶独立生产的150吨自卸车,与从海菲公司原厂进口的已经相差无几,而价格却低了两成左右,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采购罗冶的自卸车不需要用到宝贵的外汇,这对于外汇极度紧张的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

    罗冶的厂领导们信心满满,觉得有了150吨自卸车这样一个神器,罗冶未来20年都吃喝不愁了。可谁曾想,技术上突破了,市场却没有拿到。罗冶原本计划每年在国内市场上销售40辆以上的150吨自卸车,结果去年拿到的订单连20辆都不到,这其中还多亏当年冯啸辰替他们拿下了红河渡铜矿。由于冯啸辰折服了红河渡矿务局的老局长邹秉政,红河渡铜矿成为罗冶的铁杆用户,去年不到20辆的订单中,就包括了红河渡提供的8辆。

    眼看着没米下锅,罗冶的厂领导慌了神,开始进行紧张的公关,派出人员前往各处矿山联系感情,推销自卸车。王伟龙因为曾经在经委冶金局借调过,是罗翔飞的老部下,因此被厂长指派前往京城来找重装办帮助协调。也正如罗翔飞说的那样,王伟龙到京城之后,除了找罗翔飞诉苦之外,还真的去社科院找过冯啸辰,只是因为冯啸辰外出开会,两个人才没有碰面。

    “老王,我现在只是一个穷学生,你找我干嘛?”

    看着被罗翔飞用电话叫来的王伟龙,冯啸辰笑呵呵地问道。

    “当然是找你去救场了。”王伟龙道,“上次你去红河渡,说服了邹局长,现在邹局长成了我们罗冶的坚强后盾,不但向我们采购自卸车,还拿出一笔钱和我们合办了一个红河渡矿山机械研究所,几乎是无偿地帮我们做工业试验。我们厂长说了,请小冯你辛苦辛苦,帮我们再联系十家八家像红河渡这样的矿山,我们的业务就足够了。”

    “老王,你杀了我吧。就一家红河渡,我差点没让老邹把我给废了。你以为说动一个老邹这样的老领导那么容易?还十家八家的,你以为我是诸葛亮呀?”冯啸辰没好气地斥道。

    王伟龙那话自然是开玩笑,红河渡的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像邹秉政这种有大局观念的单位领导并不好找。就算能够说服几个单位领导,他们也不见得能够像邹秉政这样大权独揽,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是集体决策,绝大多数的企业是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这也是时下的主流了。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1987我的年代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国民法医 讨逆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华娱从男模开始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巅峰学霸 1979黄金时代 文豪1978 龙王令 修罗剑神 至尊战王 大国军垦 盖世神医 捞尸人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理我一下 捞尸人 好运时间 仵作惊华 丹霄万里 小蘑菇 顶级诱捕公式 雪意和五点钟 斗爱之冠 宦宠 刺青 白色口哨 黑天 延迟心动 文豪1978 病弱反派饲养指南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不循(重生) 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