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湛王的诡计?(第 4/4 页)
“哦?李爱卿这话是怎么讲?”卫珏仿似来了兴趣,但那细长的眼眸,却是格外深邃,让人琢磨不透卫珏的想法。
李节道:“李晋虽然是触犯了律法,万死也不冤,但皇上,张晋从军多年,从前又在湛王爷的麾下做事,从一个无名小卒,到现在的副将,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可见其本事不虚,且,此人作战熟悉,曾参与过的战事,战无不胜,立下过不少战功。微臣想向皇上举荐,这次由张晋带兵出征收复柔然跟鳳麒这小部落。”
“李大人,你偏心大皇子倒也罢了,但是朝中武将也是不少,你这样举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副将担任主帅,率领千军万马出兵恐是不妥吧?”有人提出不满,认为李节是在偏心大皇子卫谨承,这才会举荐对卫谨承有救命之恩的张晋去领兵打仗。
原本还跟哑巴似得众人,现在你一眼我一语的,大有一副用口水将李节淹没的架势。
李节也不管,任由他们说,只是目光看向卫珏,等待卫珏的定夺,若卫珏同意,其他人说再多反对的话也没用,如果卫珏不同于这些大臣说再多好话也是无济于事。
李节聪明的知道,那些人的大腿可以抱,那些人的大腿是不需要抱住的。
那些大臣见李节不理会他们,便纷纷跪下想要阻止卫珏,纷纷举荐了各自关系交好的武将。卫珏嗤之以鼻,懒得理会,目光直接落到李节身上:“李爱卿,用一个从未主帅过的副将去当主帅,这恐怕难以平军心,你说说,你有什么利用,让朕认为,可用这人?”
见卫珏有些松动,并没有完全拒绝,李节暗自松了一口气,脸上却还端着凝重的神色说道:“皇上,臣举荐张晋的原因有二,其一,张晋拼死护住重伤的大皇子回汾阳,可见其人忠义两全,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若得皇上赏识,立下军功之后,必定会更加尽心尽力,报效朝廷,为皇上办事。也权当是宽慰了大皇子,聊表了皇上对张晋的救子的感谢之意。”
“其二:张晋虽有真是本事,但在外并无任何威名,若是柔然和鳳麒的人,得知皇上拍了个没有什么真正声望的主帅出去,定然会以为咱们大凌无能人可领兵,转而放松警惕,我朝便可以借这个机会,扮猪吃老虎,将柔然的人一网打尽。”李节理智分析,却说的字字在理,甚的人心。
经过李节这样一说,倒是有些大臣也同意了李节的想法,纷纷支持,当然,还有一些不识趣的,则是想要阻拦,劝卫珏不要答应让张晋一个新人当主帅,这万一出什么事情,这可怎么好。
李节道:“皇上,此时义不容缓,还请您尽快定夺。”
而这时,又一封八百里加急连夜送了进宫,又一个城池被晾夺,死伤了几百百姓,柔然的兵,更是士气大增,破有要抢夺大凌江山的意图。
“传朕的执意,这次由张晋挂帅出征平复柔然,若得胜仗凯旋,朕便既往不咎,大行封赏。但张晋若是还败,便斩立决,鞭尸三日,以儆效尤,祭奠泉下亡灵。”
张晋是生是死,是富贵或是潦倒,就看这一仗了。
既然已经定夺好,天已经快亮了,卫珏便让那些在御书房里呆了一个晚上的文武大臣各回各家,各找各媳妇。
但公孙敬却是留了下来,“公孙爱卿可还有什么事要奏?”卫珏狭长的眸子不解地望着公孙敬。
“皇上,柔然跟鳳麒此次进京颇为蹊跷,臣认为这事没有那么简单。”
“哦?”卫珏挑眉:“依公孙爱卿之见,如何?”
“大皇子回来的消息已经被封锁,怎么也不可能那么快传到柔然那边,况且,柔然已经被四皇子跟三皇子稳住,一时间不可能有别的动作,可如今,柔然却突然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联合鳳麒出兵,一切都毫无声息,又刚好大舌打到七寸,本就诡异。”
“方才李节虽然举荐张晋出征,并且提出诸多好处,但都是一些不着实际的,并没有什么用处。万一这是湛王爷的拖延战术,目的就是想要用一个李节一个张晋来稳住皇上您,再趁这个时候,做出什么事情,想咬了对皇上您不利,万一皇上疏于防范,便就要中了湛王的诡计。”公孙敬一脸的凝重,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卫珏的心坎上。
“公孙爱卿认为湛王是在耍心眼?”卫珏的目光阴沉不定,但显然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恼怒,反而还平静地似是早有这个想法。
公孙敬倒是毫无隐瞒,坦坦荡荡的点头。
卫谨承重伤回京,按道理说,卫书存怎么也该有点动作,但卫书存却是从头到尾都是安安静静,没有任何一丝动作。就连自己的妻子被卫珏接了进宫,要封为妃子,卫书存也没有动静,仍旧很淡定。虽然说,卫珏是有警告过卫书存的。
但卫书存是什么性子,他会这么轻易妥协吗?如果卫书存真有那么容易妥协,卫珏也不至于到现在,也还忌惮着卫书存。
又联合着这一日来,突发的种种事件,一切看着都是那样的诡异,公孙敬想不怀疑都不行,反而更加笃定,卫书存现在的平静,就是因为有阴谋才会如此,否则,是不能这样淡定的。
公孙敬这番话,也是说到了卫珏的心窝子里,只是届时卫珏也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去应对,所以才将计就计,答应了李节的举荐,让张晋率兵出境,平定收复柔然,想看看,这卫书存是在打些什么主意。
“公孙爱卿认为,现在该怎么做?”卫珏凝视了一眼公孙敬,“皇上,如果微臣没有记错的话,明日就是湛王离开汾阳,前往郡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