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解释缘由(第 1/2 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解释缘由

    第一百四十九章解释缘由

    一个断了左手脸有道刀疤的中年汉子说:“我觉得选赵将军当皇帝那是再正确不过的事了这些年要不是赵将军东征西讨我们又怎么会有今日这么安定的生活?你们看看那些外国的商人原先对咱们北汉百姓总是一副高傲的样子就是因为咱们国力弱小所以瞧不起咱们;自从赵将军一战灭晋那可真是打出了威风再看看那些以往瞧不起咱们的人现在却都不敢再轻视咱们了谁敢得罪咱们就出兵灭了他!”说完还激动地挥了挥完好的右手脸都带着红光一副兴奋的样子。

    “可惜老徐我在一次遭遇战中不慎被敌人砍掉了左手这才因伤退伍否则要是一直带兵打仗咱可能也是校尉一级的人物了。”原来他是一个退伍的军汉怪不得对赵匡胤如此崇敬。

    一个穿着青衫看起来颇为清贫的秀才却反驳道:“非也非也万般皆下品惟有书高这打天下要靠武将但是坐天下却是要靠咱们这些人的了。就算刘丞相不愿意当皇帝也可以让贤与他人布政主使、节度判官甚至几个老资格的节度使都可以当皇帝嘛为何偏偏要挑一个武夫?”说罢还满目悲愤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陈某虽然家道中落但也看过家中珍藏的《孙子兵法》其中曾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赵将军虽然功勋赫赫对我北汉有大贡献但是却不见得通晓治国之术。再说了‘国虽大好战必亡。’赵将军以征战起家焉知其登基称帝之后不会穷兵黩武消耗国力?如此一来非我北汉之福也。不行我明天就去丞相府我要向刘丞相晋见即使因此而获罪也在所不惜!”此人引经据典越说越激动最后居然一副大义凌然的表情看起来倒真是关心国事而不带有对个人的偏见。

    赵匡胤在一旁听着也不禁有些感触这穷酸人虽然有些夸夸其谈更是对军人有偏见但那也是对信息了解不多的原因。他却不知道自己不但精通治军而且对治国之术也极有天赋如同天生就会一般信手拈来从无错误。否则后晋那么大的地盘又怎么会在短短半年中平定下来而没有发生多少暴乱?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善于纳谏也是为君者一项重要的本领他暗暗决定日后对这些人一定要优待并且允许他们风闻言事这样也可以拓宽自己的信息渠道是自己不至于变得狭隘。

    听了穷酸书生的话有个老头不愿意了他激动的反驳:“老汉我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是我也知道赵将军是个好人而且是个有本事的好人;刘老爷也是有本事的好人既然刘老爷能够信任赵将军那就一定是对的咱们这些升斗小民难道还会比刘老爷更聪明更有眼光?大家伙说对不对!”

    周围的人早就又对那书生不满的了只是想不出反驳的话而已听了此话连忙出声支持把个书生气得脸色通红却又找不胡反驳的原因。刘和在北汉深受爱戴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他如果继续反驳的话岂不是说刘和没有识人之能?这话却是不能没昧着良心说的。于是只能哑口无言最后哼了一声甩手离去。众人见书生被气走倒也不以为意而是继续讨论告示所述。

    赵匡胤挤在人群中也不觉得拥挤反而感到很亲切他本就是贫民子弟小时候也曾混迹市井就算修仙归来后也时常隐于凡间体悟凡尘生活。只是自从军以后官位权利一日日增长又忙于征战倒是下民间暗访了。

    今日一来的确收获良多这些黎民百姓虽然都是社会底层但是所思所想都是最朴素的看法从他们的议论中也可以看出当今的民心所向。

    赵匡胤听了一会儿也从这些百姓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多是百姓还是拥戴自己或者说是信任刘和的眼光;而少部分书人和世家大族则是对自己的强势尚未很不服气或者说有嫉妒心理。

    这也很正常毕竟刘和一手创立了北汉而且为人品行、能力都人所共见没有人不佩服真真称得是这些百姓的父母官所以百姓也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而他赵匡胤又是什么出身?说得好听些是军人世家说的不好听就是泥腿子。凭着刘和的看重和自身的能力在短短时间内窜到了高位眼看要当皇帝了怎能不叫那些自认为血统高贵、才高八斗的世家贵族和人嫉妒万分?即使明面不敢反驳刘和的意愿暗地里却也会诋毁、鄙视他以做泄愤。

    赵匡胤对这些早有预料所以也没有多大惊奇。他又听了半个时辰觉得已经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抽身离开人群向刘和的丞相府走去他还有许多疑问要刘和为他解答。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剑啸灵霄 仙逆 神话之后 谋局 中州录 玄鉴仙族 志怪书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武圣! 彼岸之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冰河洗剑录 不朽凡人 天行健 洪荒:截教副教主 诸天长生从笑傲开始 星戒 修真门派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