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君臣父子(第 2/4 页)
明明就是自己的错误,待三年之后才来承认过错,连他自己都觉得甚为荒唐,也太过牵强。在这些话听在青牧宇的耳中,无非就是不希望他和青牧易共同争抢这个皇位而已,还要说如此冠冕堂皇而又煽情的话。
皇上把青牧宇的奏章拿出来:“说说你的看法。”
终于还是引到正题上去了,青牧宇侃侃而谈:“吐蕃是边境小国,实际上安允国的边境小国不止吐蕃一个,若是强行占领吐蕃的话,其他国家就会升起警惕之心,对安允国的外交是一大损失。不若议和,这样既能保持国与国之间的友好,还能持续获得贡品。”
皇上提出疑问:“可问题是,现在在战役上,我们屡战屡败,是吐蕃眼中极其弱势的一方。”
青牧宇当然明白,若是从安允国国防稳固的南方调遣兵马进驻北方,时间上来不及,可也不是完全行不通。
“儿臣愿意带兵出征,把吐蕃驱逐出境,同时带回他们的降书和贡品详单。”这是青牧宇解决的思路。
皇上看着他,点点头,没有说好,亦没有说不好。
青牧宇看皇上没有明显的反应,拿出另外一个方案:“或者,父皇可以派能人出使吐蕃。吐蕃历来不服安允国,认为我们只是凭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兵马众多,所以才胜过吐蕃。想必吐蕃的统治者也考虑到我们北部防线较弱,趁着现在还没有调集兵马的时候,加紧了对我国的进攻,为的就是在我国有所准备之前尽可能多的端掉我们的城池。”
“可是他们也忽略了一点,正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才可以在每一个城池上都安插了足够多的兵力,当然,北部相对于南部略少一些。而吐蕃人口有限,兵马更是有限,他们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兵马来驻守城池,这是他们的弱项所在。由此而言,实际上他们也处在两难的境地而不知所措。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智者,去降服吐蕃统治者,也省去了我们攻打城池的时间,减少百姓的伤亡。”
青牧宇如此一番言论,不禁让皇上对他刮目相看。
“在沧州的三年,你果真看了很多书?”皇上脱口而出。
青牧宇俯首应答:“是。”
“青牧宇,当真比三年之前的你更为睿智。”
这是皇上的感慨,言语中的称赞不是虚假,双目中的闪亮的惊喜不是装出来的。
有那么一瞬,青牧宇忽然赞同了皇后的做法,起码,她让他感受到了,被父皇称赞和看好的感觉。
好像初冬的第一场雪过后,第一道和煦的阳光打在脸上、身上,满是惊喜和幸福;又像久逢甘露的枯木,瞬间觉得有了生还下去的希望。
但,仅仅是一瞬。世间的美好总是短暂易逝。
“谁说我家青牧宇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在战争的决策上还不是有大将之风,果断而坚毅。相信,在儿女情长方面,宇儿也是同样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