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劝说 (1)(第 1/2 页)
好吧,魏叔玉承认自己再一次昧着良心说话了。
事实上根据爱好重点培养的计划从学院开设之处便已经决定了,只不过当初一方面自己对这些孩子并不熟悉自然谈不上给予中肯的意见,另一方面孩子刚刚接触新的各方面知识也难说具体喜欢什么,所以才决定在如今,也就是经过了半年的学习之后彼此和个人都有了了解才提出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就像魏叔玉当初收文舒几个孩子当学生所强调并一直奉行的那个原则,本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能有一个合适的方向发展,其他知识为辅自然是孩子们最为梦寐以求的,兴趣学习永远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也能在将来给予他们不可限量的帮助,这个方向每个人都有,围绕此为中心的教育从这个年龄便展开,顺着一条路走下去,所积累的东西将远超过同龄的孩子。
但是所谓三个前提条件,其实都是胡说。
这些家长毕竟是站在望子成龙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这种望子成龙的外在影响摧残的案例在封建时代绝对不在少数,所谓魏叔玉觉得孩子能主观的看待自己并且自由的选择,加上这个旁观人给予的中肯意见已经足够,将来即便是有变化也可以再进行调整,家长的意见其实并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这群家长的角度问题和对孩子们所学知识的不了解,所以他们并不存在除了作为一个家长之外的任何放眼全,而魏叔玉之所以昧着良心表示尊重他们一方的意见,还不就是为了体现民主构建和谐社会么,要不然的话只凭自己和孩子们的综合意见决定,这群家长肯定以童言无忌加上老师的独裁为借口表现出不满,就算嘴上不说难免私底下会这么想,虽然魏叔玉肯定即便那么做也没有家长会跳出来说到三四甚至于反对,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还是决定撒一个小谎。
就当是善意的谎言吧,反正就是让这些家长参与一下,而最终结果却不考虑。
出于这个年代的某些传统和风气问题,孩子们的家长及时个个老谋深算也没想到魏叔玉会打着这样的主意,不仅当魏叔玉说出来三个前提之后把他们的意见排在老师之前而大为满意,甚至于私下里还挺自作多情的苦思冥想半天,殊不知就算他们想让孩子们种地魏叔玉都不管,因为他根本就不当做一回事,而按照家长会制定的计划,接下来的几天里会给大家一些考虑的时间,所以家长会上并未做最后统计,再进行了一些讨论之后便宣布散会了。
魏叔玉这一天没看见刘死人,专门去办公室也没找见,便和曹虎父女一起走了。
“魏兄,今天这个三个前提不错。”
“是吗?”
“那是,您没见那群家长私底下怎么说呢,那是相当满意啊。”
因为曹虎这小子虽然名字起得霸道,比什么程咬金要牛B的多,但人家毕竟是个文官,官职再小也是文官,所以按照这年代的规定只能乘坐马车,魏叔玉自认为能文能武,既教人学问又在军部有不小的影响力,两个领域自由的上蹿下跳,所以他能骑马也能坐马车,此时的马儿跟在后头,他却与曹虎妇女同乘一辆马车一边交谈着。
“满意就好。”魏叔玉一笑,朝怀里抱着的曹志问道:“志儿,你想选什么?”
“能自己选吗?”曹志弱弱的看了眼他爹。
“看我干吗,你干爹让你自己选,那便自己选一个说说嘛。”
“哦。”曹志看向魏叔玉,道:“干爹,志儿想学做生意。”
“做生意?”曹虎皱起眉头,显然对孩子的目标很不满,但碍于魏叔玉在眼前却没说什么。
“为什么?”魏叔玉实际也有些惊讶。
“志儿要赚钱。”曹志一本正经说道:“要赚钱给爹给娘,还要像小小干娘那样给干爹干娘和庄户赚钱。”
闻言,魏叔玉和曹虎对望一眼,颇有些惊讶。
都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话或许当不得真,但有时候这份童真却能表现出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别看曹志年纪小,但这么多年他的爹娘所受的艰难她却看的一清二楚,在之后因为当了玉珠干女儿被领到长安也算见了世面,时间一长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知道自己家里的实际状况,清楚自己的爹娘过的不好,想要赚钱给他们用,还不忘记对他的干爹和干娘,甚至于庄户们都算在内,从这不难看出这丫头的善良,但除此之外一颗孝心也足够使人感动,乃至于曹虎刚刚对于商人目标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如果魏叔玉没看错,这厮竟然眼圈都有些泛红。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