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十三章 凤凰于飞(十二)(第 2/4 页)

    金太夫人那边都已经为此女找好归宿了,只是现在风口浪尖上,不好动作,且此女伤了头,淳安那边说不好挪动,张家也不能硬去接人,否则又指不上被淳安传出什么话来。

    “她既有不妥,如何能入宫侍奉!且她还伤了头,也不知会不会落下什么毛病来。”张太后挥了挥手,让小内侍收起卷轴,准备丢在一边。

    小皇帝却是上前一步,一反沉稳气度,露出他这个年纪应有的青涩笑容,似是要亲近又有些不好意思,声音有些低,却带着几分反常的轻快:“母后,此女是所有女子中,嗯,容貌最佳者。”

    张太后一愣,张家送来的女孩子各个都是好容貌,她只记得那几个嘴巧手巧懂得与她说笑话给她做针线的,还真不记得这个老实巴交随大流的吴锡桐如何美貌。

    看着眼前十五岁的儿子,正是知慕少艾的年纪,张太后忽就想起当年,她盖头落下时,年轻储君眼中的惊艳迷恋。

    不知是不是最初的爱慕,让那长久岁月后,即便储君变为帝王,眼瞳中依旧只有她一个人的身影。

    然而这份美好的回忆并没有让她赞同儿子的观点,相反,让她更加厌恶吴锡桐——绝不能让皇上迷上这个狐媚子!

    “皇上,”张太后加重了语气,“选妻选贤,不能只看颜色。便真是容色无双,品行有瑕,如何能母仪天下!”

    母仪天下。寿哥肚子里冷笑连连,当然不能母仪天下!还想中宫依旧出自张家?!

    “母后。”小皇帝一副好脾气的样子,“外祖母、母亲、大舅母调教的人,怎会不妥?听说,她是最老实的。婷表妹那脾气,母后是知道的,原怪不得她……”

    老实。那倒是没错。张太后努力回忆了一下,仍想不起这个姑娘有什么,好像,确实是逆来顺受的性子。

    便是这次被婷姐儿推下水了,母亲那边也没说此女有什么不好,只说婷姐儿是奔着杨家姑娘去的。之所以要把这吴氏远嫁,也不是因此女有问题,纯粹为了平息京中物议罢了。

    老实。老实。老实么……若是选这么个面团儿性子的,倒好拿捏。张太后微微沉吟起来,她先前觉得好的那几个姑娘未免太机灵了些,又是太过野心勃勃。

    这宫闱之中,最不缺野心勃勃的女子,而只消一个,就能搅合得满宫不得安宁,若是多上几个,非乱了套不可。

    小皇帝又凑近了几分,笑眯眯道:“况且,选了她,如母后所说,先前婷表妹那些误会也就都解开了,外面那些呱噪御史也不好再说小舅舅教女无方。”

    张太后又瞧了一眼儿子,小皇帝满眼笑意回望过去。

    母子对视片刻,张太后目光又落回卷轴上,是的,无论是嫁了张玉娴,还是选这吴锡桐入宫,都是为着抹平了先前那事,都是为了张家好……

    罢了,他若是喜欢……总归,这是张家的人,吴家一家子都攥在张家手里。

    张太后思量明晰,方缓缓点头,道:“难得你看中,便是她罢。”

    小皇帝笑容果然灿烂了几分。

    到底是个孩子呢。张太后没来由的叹了口气,又去看了下一幅。

    卷轴上的女子一张团团脸,浓眉杏眼,虽显丰腴,但面相憨厚,圆润讨喜。

    张太后挑了挑眉,寿哥显见心情极好的样子,笑道:“老娘娘说这样的有宜男之相。”

    时人虽不如唐人那样以丰腴为美,却也喜圆润富贵之态,以为端庄大气。

    张太后忍不住笑道:“确是宜男之相。”

    再看小传,这夏氏祖上也曾有过九卿高官,但祖父却只任过南京太常寺少卿,已因病致仕多年,而父辈皆布衣。这是非常标准的后妃人选。

    梁恭在她耳边轻声道:“奴婢查过,这位与周家没干系。”

    张太后点了点头,表示这个不错,便又去看了另一幅。

    那是一张标准美人脸,挑不出什么来,倒是眉梢有枚小痣。

    张太后指着问道:“可问过,这痣有没有什么妨碍。”

    这次却是刘瑾恭敬答道:“奴婢们已是请人看过,说是善痣,有‘喜上眉梢’之意。”

    “那倒是个有福的。”再去看小传,张太后却又皱眉,因问道:“沈氏?可与那个……先沈尚书家可有关系?”

    梁恭朗声答道:“奴婢们查过,没有丝毫关系,碰巧同姓。”又压低声音道:“也同周家没干系。”

    张太后这才满意点了头,表示这个也可。

    浅浅的匣子里只这三个卷轴,寿哥笑道:“老娘娘说朕年纪尚小,不宜多选,便只这三人瞧着出挑,母后若无异议,便要交由内阁复议。内阁若无异议,则还要母后这边赏赐几位宫人下去,教授她们宫中规矩。”

    张太后应了声。

    寿哥转而瞧着梁恭又道:“母后也知,高凤已然老迈,远不及老娘娘与母后身边人得用,当初老娘娘怜他多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赏他个体面差事罢了,现下选婚事已了,也当卸了他的差事,仍让他回御用监去。这主持翻修坤宁宫的事宜,朕想还是向母后讨个得力人来办才稳妥。”

    张太后脸上阴晴不定。

    弘治皇帝薨逝后,张太后一直不曾移宫。

    坤宁宫不仅是她住了几十年住惯了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当初没有皇后也就罢了,现下新人眼见确定下来,坤宁宫也当翻修准备皇帝大婚了,确实也该她这太后移宫了。

    然,移了宫,在外界看来,也是一种权力交替。

    在这样的时候,张家站在风口浪尖上,移宫,也会变成一种暗示。

    “皇上欲将哀家移至哪里?”张太后语气颇为不善。

    不仅仅是那些朝堂角力,现下,宫里也没有她可心的地方。

    这皇城中所有宫室里被整治得最好的一所便是仁寿宫,乃为先太皇太后周氏的居所,张太后因不喜周氏,不肯去住她住过的宫室,先帝殡天时就以孝为名,奉了太皇太后王氏入主仁寿宫。

    如今她能挪去哪里?!

    寿哥又是孝子做派,笑道:“母后欢喜哪里便是哪里,朕都听母后的。”

    听母后的,他几时听过母后的?!张太后张了张口,到底说不出不移宫的话来。

    “宫里到处都空着,母后慢慢择定便是。大舅舅那边木石早已是备下多时了,母后择好,先为母后修缮宫室,再修坤宁宫也不迟。”寿哥道。

    “你大舅舅备下的木石不是已经送去了西苑?!”旁的不知,这件事张家是当做孝敬皇帝的好事来向张太后报备的。

    寿哥微微诧异道:“西苑?咦,大舅舅去岁可是运了许多木料石料上京的,说是修缮坤宁宫之用。怎的又说送去了西苑?西苑地才铺完,也就用些粗笨石料罢了,木料还不曾见。改日朕招大舅舅、小舅舅来问问。”

    他说的轻松随意,张太后却是心下发沉,转而又想,张家总算又出一皇后,莫说是修缮宫室,便是出银子重建个坤宁宫又值什么!

    因此她也放轻松了些,“这也便是在天家罢,若在寻常百姓家,做舅舅的,与外甥算得这样细作甚么。”

    寿哥笑眯眯道:“谢过母后,朕明日就同大舅舅这般说去。”

    坤宁宫内又是一派母慈子孝。

    *

    寿宁侯府里,得了口谕的张鹤龄心下五味杂陈。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风声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王者至尊小说 希腊神话 1918远东战云 带着咸鱼系统打鬼子 妖尾的文字魔法 嬉游花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斗罗之墨竹剑 圣女请安分 我是不是见过你 召唤之绝世帝王 大清巨鳄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