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75章 山重水复(三)(第 2/4 页)

    而今呢,又是满朝齐齐发力,同样“众口一词”要扳倒刘瑾,皇上心中会半分感触也无?!

    “何况这是‘清君侧’!”谢先生又补充道。

    众幕僚更是无言以对。

    清君侧,清君侧,自古臣下起兵打的多是清君侧的旗号,喊着要保护圣主,然佞臣对应的便是昏君,君王身边出了佞臣,这哪里还是什么圣主,分明就是昏君。

    如今若大家随着檄文的节奏参劾刘瑾,不正是遂了人家“清君侧”的意,在骂皇上昏君!

    小皇帝又将作何感想?!

    沈瑞轻咳一声,道:“丛大人刚直清廉,不容叛贼污蔑。”

    这便是要上折为丛兰说话了。

    既逆贼列丛兰的“罪状”是诬陷,自不能说刘瑾的罪状就不是诬陷,更不是皇上昏聩了。

    有两位幕僚连忙点头,连称此步妙极,“这檄文自叛王之手,叛逆之言焉能采信?”

    “折子上就事论事,以及如何帮扶边关恢复农耕生产,山东可以提供子粒粮食农具。”一幕僚有些不甘,道,“至于密折上……当初御道投书案,还有戴探花那姻缘,皇上总归是知道大人的……”

    却是想说明着奏折上不提刘瑾,密折上多下点儿眼药,反正皇上也知他沈瑞与刘瑾不和。

    沈瑞摆了摆手,示意不可。

    今日的寿哥,可不是史书上所写那个毫无主意、一味听信近侍之言的小皇帝。

    而刘瑾与寿哥而言……

    他未将话说出口,谢先生已道:“你们只瞧见了刘太监作恶,却未想过刘太监可不是个只会陪着皇上玩闹的东宫旧仆,这些年,刘太监办事有多少是合了皇上心意的?”

    这也正是沈瑞难以落笔的原因。

    刘瑾,未尝不是寿哥手中一把刀。

    在这把刀剩余价值没有被完全压榨出来之前,寿哥会不会丢弃这把刀,实是难说。

    帝心,难测。

    前世今生已有偏差,沈瑞已无法再信前世史书上那些,这场“倒刘”的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你我都知道这檄文要命,刘瑾自也不会坐以待毙。”轻咳一声,沈瑞道,“他想自救,只能靠皇上,靠显一显他能为皇上‘办事’。”

    英雄所见略同,谢先生目露赞许,又见幕僚中已有人似恍然状,便道:“他要自救,就要做那立竿见影出成效的事。

    “皇上看重国库,海贸商税、晒盐法这两处易见银子的有咱们大人珠玉在前,刘太监也难效颦。西北既有乱,这罚米输边也要缓一缓了,而今他能做的,也只有清丈田亩了。”

    这话已是点明了,不少幕僚露出喜意。

    “远处难以立竿见影。”

    “北直隶戚畹勋贵之家已查过一遍了。”

    “山陕不免要受叛乱波及……”

    “山东的事有大人在且轮不上他!”

    “唯有河南!大人,必是河南无疑!这也是咱们的机会!”

    沈瑞微微颔首,“中原膏腴之地,折亩之事亦多,如诸位所愿,河南动起来,我山东亦得益。”

    随着山东东三府的崛起,整个山东行省各行各业皆发展迅猛,一时间用工缺口巨大,不少河南百姓往山东来寻生计。

    近两年河南又有旱情,一时流民也多了起来。

    沈瑞固然希望劳动力多多益善,但更希望河南这样的产粮大省变成大粮仓。

    温饱永远是一切的基础。

    百姓食不果腹还谈什么工业化,论什么发展!

    在没法从海外获得海量粮食时,提高本土粮食产量就是重中之重,是稳定一切的根本。

    因河南土地肥沃,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

    刘瑾若在此时竭力推进河南的田亩清丈,归田于国,归田于民,必将有大批粮食释出,于山东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众幕僚都振奋起来,商讨起如何在折子中不动声色提起河南粮米,在京中怎么想法子吹风影响刘瑾的决定——光他们在这儿分析没用,也要刘瑾真个如他们所料才行。

    乃至后续引豫粮入鲁、鲁豫交界设立官庄、推广新作物和优选粮种等等都拿来议一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风声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王者至尊小说 希腊神话 1918远东战云 带着咸鱼系统打鬼子 妖尾的文字魔法 嬉游花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斗罗之墨竹剑 圣女请安分 我是不是见过你 召唤之绝世帝王 大清巨鳄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