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十二章 、赵子龙扬威河北(第 2/3 页)

    会被赵云一战而败之,这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便在于士气一方,尽管袁耀这个一军之主没有像是袁谭他们那样揪心与彼此争权夺利中,但他们毕竟也是在邺城被破之后,被破从那离开的败军甚至是残军。从这点上来说,袁耀跟他的两位兄弟一比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同样是不敢于去直面强大敌人,非但如此,还是不战而逃,说得好听一点儿这叫做识时务,说白了就是胆小鬼、缩头乌龟,如此情形下,士气能高得起来才怪呢。

    当然袁耀自己也能想到这点,所以他既然做出了相当于逃跑的撤退决定。那便干脆退得彻底一些。直接就从魏郡一直退到了安平国,中间还隔了一个河间呢,当然那地儿现在高干在,不同地是人家高干虽然显得更加狼狈。带回来的都是残兵败将。但却是实实在在打完一仗只不过吃了败仗知道袁绍身死袁氏也几乎分崩离析才退到这里来的。这可不是五十步与百步,而是巨大的差距,所以人家高干一军还是能够挺直腰杆站着的。士气相比于袁耀这一部都要好得多了。

    战败之军比未战之军士气还更高,这或许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稀奇事儿了,这还有一个原因是各自主将不同,袁耀虽然贵为袁绍二公子,性格中却很懦弱犹豫、摇摆不定,这种人成不了大事,还不如他的两位兄弟;而高干则要强硬许多,虽然他或许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勇气和骨气上,却比袁氏三位公子要强得太多。

    当然高干也有与袁耀联系,不管心中如何想,现实就是他们现在必须也只能相互扶持,高干甚至都想好了在前面先为袁耀他们阻挡一下,待得袁耀按照和自己的约定整顿好了军心之后,再与自己合兵一处共抗敌军,这其中关键当然就在于自己能够坚持多久。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首先面对的问题不是能坚持多久,而是似乎根本不需要坚持,因为对方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后边的袁耀军。

    这也便是之前提到的赵云能一战而败袁耀军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仓促应战,本就士气低落,如今再加上一个措手不及,在赵云率军逼近的时候,袁耀这个主将当时甚至都不在军中,而在附近城中安顿好自己的家人——有如此主将在,真是何愁大军不败?

    当时是群龙无首,明明是正规军力,偏偏搞得像是乌合之众一样,没有统一发号施令的人,又不像是吕布军这样中低级将领自行都能稳定筹谋对策,在赵云还未正式率军冲破他们的军阵之前,已经是自乱阵脚,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人员混杂、人心惶惶,赵云根本只是带着一万大军往其中冲刺个几阵,就将三万人马搅了个天翻地覆,等到袁耀赶到的时候早已是来不及,三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降的降,唯独见不到还能够奋起来抵抗敌军的将士。

    战争发生的仓促,结束得也快,到最后袁耀这个三军主将甚至都来不及喊一声“冲杀”,在旁边胆寒心惊旁观了片刻之后,就在险些被赵云那边发现之前,赶紧逃了。

    不逃不行,难道还等着被那些刚刚投降的旧部们拿着自己这个前主将的项上人头去给新主将表功献投名状?

    一路逃,袁耀心中还感觉悲愤不已,想想当初父亲在时何等风光,即便自己的光芒完全被两位兄弟掩盖,但作为袁二公子他都是觉得意气风发,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样的一天,袁家居然还有这样的一天。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亡我袁氏?

    在赵云基本上打扫完了安平战场,准备将目光投向了河间的时候,袁耀也正好逃到了高干处报知消息,他现在已经完全成了具行尸走肉,实际上说话的都是一路护送他的手下谋臣,那个相比田丰、荀谌等人只能用无名氏来相称的谋臣。

    望见袁耀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高干即便心中再恼再怒,再恨铁不成钢,也都只能先都压制住,反正一战已经无可避免,干脆先下手为强。

    不得不说相比起袁家三位公子哥,高干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三军主将,带着在被曹操打散后只来得及收拢两万余的军马主动出击,攻向同样在朝着河间而来的赵云所部人马,竟然以这两万余人压制住了赵云手下一万人。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寒门崛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希腊神话 秘密部队之龙焱 沉溺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冰川天女传 大清要完 全唐诗 星海王座 办公室潜规则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佣兵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