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章 杀人(第 4/4 页)

    户部统计数据,实际死亡人数,三十万以上,具体数据还要等杨荣杨溥返京之后才能知道。

    杨寓目光沉重,一场大洪水,可谓是损伤惨重

    “传旨七军都督府,平安和何文辉,暂且待命,放弃进攻麓川,着西平侯府,迅速补齐空缺,防范西南土司叛乱。”

    “凡西南土司叛乱者,全诛!”

    方世玉闭上双眼,如果不是江南的一场大雨,这个时候的平安与何文辉已经踏上了西南的路程。

    如果速度快些,都要抵达云南了。

    然而,一切的计划,在这一场大雨过后,竟然被全盘推翻。

    “微臣这就去办。”杨寓俯身告退,正当他要离开时,方世玉道:“让吏部准备好调迁转任的工作,锦衣卫来报说,已经砍了八十多个贪官。”

    “户部适当减免江南赋税,让江南快些恢复起来。”方世玉说完,也不等杨寓说话,摆了摆手,示意杨寓离开。

    当杨寓离开养心殿,方世玉叹息一声道:“死了三十多万人,损失了十数万万贯宝钞,真是过错啊。”

    “殿下,天灾无可避免,大洪水的出现,与殿下又有什么干系。”卫宏才附言道。

    “找个人去江南传旨,所有死在汛情的地方军官兵,树碑立传,建设陵园,以供后人瞻仰祭奠!”

    “一应花费,去坤宁宫要钱。”方世玉说完,迈步走出养心殿。

    长江支流,那个把江南一分东西的赣江,发洪水时,属它最为凶狠,也属它杀的人最多。

    在赣江临近鄱阳湖的地方。

    那个一五计划刚刚修建起来的九江烈士陵园纪念碑,虽然遭遇了大水的洗礼,却也巍然耸立。

    看着上边还没有蒸发的水迹,足足六米高的烈士碑石,竟然被大水淹没三分之二。

    太始五年,九月初四。

    新搭建起来的抗洪烈士陵园,埋葬着八千多英勇将士,他们,只有不足一千人,还有尸骨埋葬,那七千多人,死的时候,连一撮头发都没留下。

    整个陵园,并不能比拟帝陵,修建的也相对简陋了些,毕竟时间有限,还没有完全修建完。

    杨荣,杨溥,两位当朝阁老,锦衣卫指挥使戚伟,南京守备武生林,数以千计的官兵,漫山遍野的百姓。

    整个江南地区,赶赴参与了这场抗洪救灾,没有被锦衣卫查处的,凡是七品以上官员,不分文武,全数到场。

    焚香祭拜后,杨荣手中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悼词,翻开来念道:“炎炎烈夏,沧海桑田,短短时日,洪水无情,国之忠士,天下无二。”

    “万余英灵,埋骨江河,他们来自川蜀,陕甘,山东,关中,逝者英灵,国之烈士,民之英雄,吾之楷模。”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缔造大明帝国军人对子民的无私奉献,誓死捍卫百姓生命安全之心,以血肉组成大堤。”

    “民族英雄,古无二者!”

    “人虽亡故,重如泰山,中央朝廷天雷王命,自今始,每年九月初四,定为烈士纪念日,陵寝祭拜,公墓清扫。”

    “以佑后世子孙,永记先烈!”

    又过十数日,杨荣,杨溥,戚伟等人,相继返京。

    然而,在戚伟返回京师后,直奔乾清宫而来。

    通报后,入得大殿,看着方世玉道:“末将戚伟,拜见天雷王殿下,诚问殿下圣躬安!”

    “起来吧!”方世玉随口说了一句。

    戚伟起身道“殿下,已经查清楚了,当地官府原本是接到汛情,也将事情立项,但是他们只是招募了一些壮丁劳力看着,并没有将事情报给朝廷,卑职虽不是文官,但也知道文官的那些路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旦有问题,朝廷出来擦屁股,若是没有问题,立项之后,就可以借此贪污一笔。”

    戚伟一点官风都不要了,似乎在他看来,已经没什么是不能和殿下说的了,如果有,那就是自己不想死。。

    锦衣卫本就是个奇特的组织,维护殿下才是他们唯一存在的理由,如果他们都不维护殿下,他们也没什么存在的意义

    方世玉道:“该杀的都杀了??”

    “杀的干干净净,末将保证,江南一地,短期内不敢有人在伸手。”

    戚伟笃定道。

    “嗯,没人敢伸手就好,锦衣卫的工作盯紧了,任何人敢伸手,都不用给他活命的机会!”

    方世玉双眼合拢,镇定自若的说着,官员都控制不了,还如何控制这个帝国。

    戚伟躬身道:“殿下放心便是,锦衣卫一定不会允许任何个蛀虫,侵蚀国家的利益,损害百姓的利益!”

    “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大明律,去吧。”方世玉面容平静的吩咐了一声,戚伟也不犹豫,躬身应诺道:“末将告退!”

    说着,戚伟离开了乾清宫。

    这一次的洪灾,对于大明虽说不至于动摇根本,但也确实是让大明的脚步一再放缓,乃至于二五计划是否能顺利完成,都成了一个疑问。

    方世玉放出锦衣卫在江南杀了近百名在编官员,连坐被诛的更是高达近万人,可以说是整个江南,损伤惨重,不堪重负。

    可这次抗洪虽然死了近万名地方军,但这次的灾难却也同时给了大明对抗天灾的经验和勇气。

    以往的百姓,遇到这种大灾难,除了要躲避天灾之外,还要终日沉吟在朝廷赈灾军的威严下。

    可大明的几次救援工作,大明朝廷军对的声誉,空前繁盛,对于军民鱼水情这句话,只怕朱元璋的理解远远要比方世玉还深刻。

    而大明军队也是从洪武二十二年改制之后,军民鱼水情的理念,也不知朱元璋是用什么手段,强行灌溉进去的。

    而这次的灾难,同时也给方世玉提了个醒,罪己诏中的万方有罪,罪在万方,也是方世玉一心想要推送出去的理念。

    老天不给活命的机会,就要和老天抢命,官员不给活命的机会,就要和官员抢命,如果有一天殿下不给活命的机会,推翻这个殿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当年的红巾军起义,不就是黄河泛滥,独眼石人,一场人为的帝王无道,掀起了推翻暴元朝廷统治的艰难战争。

    并不是说没有黄河泛滥,独眼石人,就不会有人推翻暴元朝廷,而是这个时代的人,都宁愿相信神鬼仙佛。

    一旦出现了什么大的灾难,就会被挂上天象示警,帝王昏庸的名头,这个罪名黑锅,方世玉可也不愿意背着。

    让老百姓明白,一切的事情,多是人为,所谓的天象示警,不过是野心家散风点火的小心思罢了。

    避免老百姓被野心家或是被当地官运,奸佞之人蛊惑,蒙蔽,将一切的灾祸都归咎到帝王昏庸无能,德不配位上。

    因为帝王的无能,才导致天怒人怨,这不是放屁一样的鸡肋言论?

    准确的说,只能是野心家用来改朝换代,夺取权力的口号罢了。

    而方世玉之所以在万方有罪,罪在万方后加上一句,万方有罪,罪在我躬,也不过是掀开那一块破烂的遮羞布。

    地方官员欺上瞒下,隐瞒不报,我这个代理皇帝,没能明察秋毫,事无巨细的详知洞察,这就是殿下的罪过。

    看似方世玉将罪名背下来了一部分,但实则最终还是全数归咎在了那些隐瞒不报的官员身上。

    “太始六年的科举,题目应该已经有了!”方世玉在面前的宣纸上写了一段,太始五年江南大水,这么大的事情,当然可以应当应分的出现在科举殿试的考题中。

    科举选的是德才兼备的官员,可以安邦治国的能臣干吏,而不是书呆子。

    不单单这一次的科举,以后的科举,都应该嫁接进去些,如何应急,救灾的考题。

    毕竟进士是要去地方任职一期的,这些知识的储备,也可以很好让他们记住危难之时,应该如何做!

    方世玉心中笃定,这个想法实乃是锦衣卫送回来的情报中说过一句话,江南百姓,官员,乘船出海,在东海寻访龙王。

    更有甚者,修建龙王庙宇,将这大洪水的天灾,当做了龙王对什么什么事情或是个人的不满而发泄的。

    对于这种愚昧,无知的人,方世玉已经快要麻木了,但他似乎除了一点点潜移默化的转变天下人的理念外,想要口气搞定,似乎根本不是一个现实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宫墙柳 沉溺 北齐怪谈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斗破:签到三年,从俘获女神开始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晋末长剑 机战之无限边境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万历明君 冠军请留步 希腊神话 酒仙斗罗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穿越兽世当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