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见过砂锅般大的麻雷子吗(第 4/4 页)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有人说文明的灭绝是历史必然,因为天灾人祸,因为尔虞我诈,因为勾心斗角,所以四大文明,只有华夏文明流传至今,实属不易。
到倒也有几分道理,从鸦片战争开始,无数强国(也有不强的)侵袭华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摊上一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配合侵略者搞慈善的老妖婆,老妖婆不敢打,发展也注定失败(洋务运动),同化也早就来不及了(人家也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软硬都行不通,在清狗眼里,华夏确实要亡了!
可是华夏没有亡,他依然坚挺的矗立着!
英法联军来了又走了,甲午战争也扛过去了,八国联军也没能奈何,抗日战争也胜利了,华夏还是没有亡!
因为华夏有这种人,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不惧生死,他们不管敌人多么强大,他们绝不妥协!
黄道周是这种人,眼前这些大明的将士,也是这种人!
何况,历史未必就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说不定自己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方孝孺,突然之间茅塞顿开,不那么头铁,答应给朱棣写封诏书呢?
就算退一万步,万不得已,自己找老祝头搞条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也可以吧!
“杀器?你要搞火器?”
徐达闻言,顿时问到。
“嗯,就是火器!”
方世玉坚定的点了点头。
“这玩意你可要慎之又慎啊!我虽然在水师任职,但各地卫所的火器我还是略有了解的,威力小不说,基本上都是当作箭矢的备选,还时常哑火炸膛,你搞这玩意,确定能有用吗?”
本来一脸期待的徐达,听说方世玉要捣鼓的东西是火器,顿时一脸失望。
洪武年间大明的火器水平,确实不咋地。
直到永乐年间,大明的火器才算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永乐大帝朱棣组建的神机营,就是专门使用火器的军队。
鞑子被神机营打的屁股尿流!
除了永乐大帝外,大明直到戚继光出现,火器才再次得到了巨大提升,戚继光算是大明最伟大的武器专家了,不仅大规模配备了火器,还参与发明了不少杀伤力巨大的火器。
鞑子后来就连戚继光镇守的防区都不敢靠近,只要看见戚家军的旗帜,直接退避三舍。
如今大明的火器,基本上都是从元朝遗留下来的,质量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因此在大明甚至北元那些大将眼里,火器完全就是个累赘。
还是真刀真箭,招招见血来的靠谱。
以常遇春为例,常遇春麾下的士兵,从来都不配备任何火器,所有人都使用冷兵器,鞑子一样被常遇春砍的哭爹喊娘!
“那是你没见识过我发明的火器,你现在能看见的火器,自然不入眼,但是本公子发明的火器,岂能跟你看见的相提并论?”
方世玉淡淡回到。
“希望你能成功!”
徐达依然没抱有什么信心,淡淡回到。
只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是方世玉,他才会回上一句,若是换个人,他怕是早就翻白眼走人了!
两人正在说话的功夫,朱元璋却是带着老李、老刘以及老罗出现了。
身后还跟着一个大包小包拿满了的蓝玉。
如今大明将士已经开始按部就班的接种牛痘了,一旦接种完毕,即日就要开拨,直接北上,踏平北元!
牛痘的接种以及粮草的筹备,朱元璋则直接交给了以太子为首,以吴琳跟吴元年为辅的团队去办了。
因此朱元璋才能得空来方世玉这里,何况自己的儿子跟心腹大将还都在方世玉这里,也确实有些挂念担忧。
结果人还没走到,就遇到了买东西的蓝玉。
“方小子,甭管你要捣鼓啥新奇玩意,都先放下,咱估摸着,这传旨的太监,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你别拿这种眼神看老子,老子可没暴露你关于郭桓案的只言片语,只不过把你能治疗天花的事情如实上奏了。”
朱元璋缓缓说到。
“行吧,实在没办法,只希望陛下不要给我什么大官就好!”
方世玉叹了口气,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这么大的功劳,肉食洪武大帝不表示一下,也实在是不合适,因此方世玉觉得,只要不给自己封个什么大官,问题也就不大。
果不其然,话音刚落,外面就瞬间热闹起来。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传旨的太监,也是老熟人了,正是郑和。
至于内容,简洁明了,方世玉立下大功,所以直接从锦衣卫总旗,升到了试百户,算是从六品了。
跟蓝玉在方世玉这里的人设一样的等级了。
众人均是纷纷道喜,表示方世玉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