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九 论《青花瓷》为何NB?(求订阅~)(第 3/4 页)
“这首《青花瓷》,无异于是真正传统中国风的巅峰之作,通篇运用了华国的五声调式,所以,这首曲子没有任何的不和谐之处。”
“曲子看起来很普通,因为他只有用到五声音阶与简单的453645的和弦走向,可以说,这简约的简直就像是一种.......中国风入门的选择。”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做出了不简单的曲子,素雅,清丽,细腻,且具有意境,含情脉脉,并不张扬,端庄含蓄却又能令人轻易的听懂,这真的是一种.......极致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风,其实并不等同于五声音阶,李文音的很多中国风音乐,也采取了很多民族调式,或是一些.......变音,但如果说纯粹的五声音阶的中国风作曲,无人出此曲其右!”
哗!!
网友们惊了。
那个嘴臭的大神居然给出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中国风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其下,最富有标志性的,便是五声音阶。
但真实情况呢?
其实很多中国风音乐,也会在现代音乐的基础上,用上其他的变音音阶。
这也是所谓的中国风音乐重意不重形。
但李文音的《青花瓷》,严格运用五声音阶,也就是说,在保留着超脱意境的情况下,将形,做到了极致!!
“我在这里大胆的预言,这首曲子,并非是简简单单的流行音乐,即使是在严肃的古典民族乐中,这首曲子也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现代佳作,并且画下极美的一道笔画!”
“说完了作曲,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其他组成部分,和声配器与歌词!”
网友们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但还是傻傻的继续看下去。
看了这么多,已经开始有人怀疑人生了。
“不知是我的问题,还是李文音真的故意设计,在我扒带的时候,看到了不为人知,完全颠覆想象力的音效配用方式。”
“这首中国风情歌,严格的形,严格的意,五声音阶,民族配器,但真的仅此而已么?”
“奔赴山海”的分析,越来越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真的,人们真的没有想过,这感觉还挺简单的一首曲子里,居然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你凭什么啊!!
“除去曲笛与古筝,看看打击乐,居然是drumset效果器!”
“翻译成中文,那就是架子鼓,爵士鼓!”
“钢琴,吉他,爵士鼓,沙锤!”
“这是中国风吗?这很中国风。”
“但这仅仅是中国风吗?这也不仅仅是中国风!”
看到这里,几乎所有的网友都能感受到“奔赴山海”写稿子时的那种惊叹。
字里行间中,都充斥着满满的“卧槽还可以这样?”的感觉。
“李文音最厉害的就在这点,他这样微妙的处理,让中国风的精髓完全展现。”
“何为中国风的精髓?一句话概括,就是包容力!!!”
“人与自然极其和谐的中国风,就是具有强大包容力的存在!!一如我们的民族,千年以来,强大的包容力与同化力,在这首曲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时之间,所有读者都感觉一瞬间头皮发麻,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纷纷再次点开这首歌去听。
一如“奔赴山海”所说。
当再一次听的时候,仔细听其中的细节,突然发现,这首歌,如果只听人声,是真的亏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