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 3/4 页)
1995年奠定基础,2000年形成框架,最终在2010年基本建成。
也就是说,为了配合海东大开发,1995年,也就是再过几个月,海州政府一定会大量引进外来资本。
毕竟只依靠海州本地企业,是不可能在二十年内,完成这一宏伟目标的。
所以只能引进外资,或者其他地区的企业来海东投资。
到时候,即便是邓怀这样的海州本地商企不乐意,那也没办法。
毕竟邓怀再牛逼,他也不敢跟国家机器硬刚,也不敢违背整个海州的意愿。
这也正是他敢跟邓怀下挑战书的原因。
到时候,即便是没有海州企业做背书,他也完全用江州企业的名号,进入海州市场。
第二个“天时”,便是这一次的科技博览会。
在警局时,周小炜也说了,这次科技展览是由政府主办,由海州商会协同。
另外,优异者,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扶持。
对于陈有雄的仿丝棉,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虽然不一定会拿上最多票数,但也一定会备受关注。
因为仿丝棉,不仅可以解决市场棉花与羽绒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会降低秋冬款服装的成本,成本降低了,零售价自然也会降低。
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自然肯定会大受欢迎。
到时候,便可借用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在海州大力发展仿丝棉服装。
这样一来,那可真的就是起步即巅峰。
解释完,他又对另一个电话说道:“陈有雄,你明天就带上实验数据和样品,过来海州。”
电话中,陈有雄也显得激动不已。
“行行行,我现在就收拾东西,连夜赶过来。”
对于陈有雄这种猴急行为,心里也是很无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