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海归成群(第 2/4 页)
“海外归来……”
“呃……听起来怎么像是一种海洋生物的名字。”项哲郁闷道,与林振华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不断地被林振华嘴里的新词所雷倒,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新词听起来的确挺给力的。
“振华,其实国内有很多……海归,都像我一样,学非所用,目前正在各位单位闲置着呢。我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人挖过来,充实到咱们的队伍里来。咱们汉华重工有一个优势,就是领导的观念是非常开放的,这是我们这些海归最期盼的事情。”项哲说道。
“怎么去挖?”林振华问道,“咱们总不能登海报招人吧?”
项哲道:“我在上海的时候,我们有一些留学归国人员经常在一起聚会,我认识很多这样的人。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一趟上海,由你亲自和他们谈一谈,我相信,你的魅力一定能够征服他们的。”
“没问题。”林振华爽快地答应道。
就这样,项哲与林振华一起来到了上海。项哲提前和那些朋友们进行了联系,告诉大家有这么一回事,请大家一起过来聚聚。聚会的地点,便选择了这家咖啡厅。
“这是胡妫,工业工程师,麻省理工的硕士。他的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起一家如德州仪器那样的大型企业。”项哲开始挨个地给林振华介绍自己的朋友。
胡妫二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很帅气,性格温和,没有项哲那样张扬。他走上前与林振华握了握手,笑着说道:“我现在的理想已经改了,我想回老家德州包两亩地,搞农业工程。”
“工业工程师可是一个工厂的灵魂啊,工厂里的人财物,产供销,都需要你们去规划。甚至于小到一个车间的机床如何摆放才能最有效率,都得你们说了算。你这样的人才去搞农业工程,未免太可惜了。”林振华说道。
“林经理研究过工业工程?”胡妫好奇地问道,从林振华刚才说的那几句话,他能够知道林振华对于自己的专业是有所了解的。在国内要想找一个知道啥叫工业工程的人,可真是不容易啊。
林振华道:“不敢说研究过,只是看过几篇这方面的文章吧。听说美国工业界现在正在搞柔性制造系统,我们汉华重工目前就面临着产品批量小、种类多的问题,我正琢磨着要请一位搞工业工程的专家帮我们做一做制造规划呢。”
“林经理还知道柔性制造呢?”胡妫喜形于色,“我在美国的时候,这个概念也是刚刚提出来。对了,Nazemetz最近有一篇文章,对柔性制造的发展……”
“打住打住,老胡,咱们一会再谈这个吧。”项哲连忙把胡妫给按住了,再说下去就成了学术研讨会了。
“哦,哦,对不起,对不起。”胡妫笑着向林振华摆摆手,“林经理,这个问题咱们以后找机会来谈。”
林振华呵呵笑道:“有机会的。来,大家都坐下吧,要喝什么自己点,我请客。”
众人纷纷坐下,服务员走过来向大家询问要什么饮料,结果除了项哲之外,其他人一个个都显出茫然的样子,最后还是项哲统一帮大家下了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