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60章 招标(第 1/3 页)

    “不会吧,这些人都是企业家?”

    毕敏坐在一张写着“登记处”字样的桌子后面,一边给人发着登记表格,一边小声地对身边的田效兰嘀咕着。

    在她们面前,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足足有上百人之多,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激动和期盼的神色。在她们的头顶上,拉着一条大字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全国企业家、业界精英加盟汉华重工基地,参加汉华重工供应商招标”。

    这就是林振华想出来的主意,他提出,既然汉华重工自己无法马上解决劳动力资源的问题,那就索性把能够外包的业务分包出去,请其他企业来协助完成。这样做当然会分流掉一部分的利润,但它可以充分利用各企业的管理力量,弥补汉华重工在管理人才上的不足。

    在把一部分业务分包出去之后,汉华重工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即可,边缘业务完全通过合同关系来进行管理。这种分包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十分普遍,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尝试。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企业间的协作都是通过计划部门来安排的,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协作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为了避免生产上的风险,也是为了省心,许多企业都倾向于自己生产所有的配件,这就形成了所谓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林振华此次提出的分包方式,打破了这种经营上的陈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根据自己在后世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供应商管理以及避免供货风险方面的思路和作法,赢得了整个领导班子的赞同,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面向全国的供应商招标会。

    与普通的业务外包不同,汉华重工这次招募供应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必须把自己的企业迁到浔阳,最好是直接迁到汉华重工的附近。在那里,浔阳市政府已经划出了一片2万亩的土地,其中的3000亩地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随时可以开工建设厂房。

    这2万亩地,就是林振华向洪予安建议的浔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振华提出,可以以汉华重工为核心,吸引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形成一个机电工业的产业集群。大工业生产需要众多企业的分工协作,只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洪予安对于林振华的这个设想当然是十分赞同。他承诺,所有入驻开发区的企业,三年之内免征土地出让金,税收减半,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优惠政策。

    与取得了洪予安的支持后,林振华亲自安排,在全国十几家报纸上刊登了招标公告,声明汉华重工有大量业务需要寻找长期的供应商,诚邀全国各地的企业前来投标。一时间,天南地北的小老板们像闻着腥味的猫儿一样,全都向浔阳扑来。

    1985年是中国的公司元年,号称十亿百姓九亿商。无数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冲进了商品经济的海洋之中,其中有些人本身有某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也有些人虽不懂技术却擅长经营,当然,也绝对不乏除歪门邪道之外其他一无是处的废材。林振华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些有一技之长而且敢于闯荡的人才挖掘出来,利用汉华重工这个孵化器,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与汉华重工一道,去搏击国际市场。

    招标会的现场,安排在汉华重工公司办公楼前的大空场上。毕敏和田效兰负责对投标者进行登记,空场上搭起了几十个临时的棚屋,那是投标者向面试官陈述自身能力和设想的地方。

    站在毕敏和田效兰面前的这些人,虽然一个个踌躇满志,但大多囊中羞涩。他们身上穿着一件几十块钱的劣质西装,脚下往往踏着一双解放鞋,上面满是泥点。他们的脸大多是黑黝黝的,像是刚刚从地里归来的老农。在他们填表时,毕敏看到他们手上长满了老茧,显然此前摆弄钢管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摆弄笔墨的时间。

    这就难怪毕敏会发出这样一句感叹:他们就是企业家?

    “毕敏,你可别看不起他们,我家右军当年也是这个样子呢。”田效兰小声地回答道。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刺青 好运时间 慢性沉迷 雪意和五点钟 上瘾 白色口哨 痛仰 仵作惊华 理我一下 黑天 漂亮朋友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顶级诱捕公式 敬山水 俗人回档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甜妻 杀死那个白月光 穿书后每天都在被迫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