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百八十七章、争渡,争渡(第 4/4 页)

    凯瑟琳接过牛奶,呷了一小口,把杯子放在床头柜上。

    “说到经济,我觉得英国的经济前景很好,虽说过去的十年时间,都在说美国梦、日本热、英国病,没错,我们大英帝国作为老牌的资本帝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十年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下降。

    这种局面和美国、日本、德国地位的崛起有本质的关系,但也脱离不了我们自身经济发展的失误和问题。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由于信奉凯恩斯理论,唐宁街连续多年强力干预经济以保证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种政策在1945-1970年经济复苏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1973-1975年和1979-1981年两次石油危机严重地挫伤了英国经济,一方面导致了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因成本上涨而引起的英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失业率高企,英国由此陷入了滞涨的状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1980-1986年之间,同样也出现了典型的流动性过剩。但在对付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经济金融的发展上,我们大英帝国却是十分成功的桉例。”

    南易摆了摆手,说道:“说事就说事,不要开口闭口大英帝国,直接用我们或英国,我听着刺耳。”

    “我,凯瑟琳·博林,大英帝国公爵……”

    “穷光蛋公爵。”南易讥讽的说道。

    “闭嘴,你女儿凯瑟琳·博林二世,将来也会是公爵。”

    “南若瑾。”

    “凯瑟琳。”

    “好吧,不跟你争,继续你的经济分析。”南易耸了耸肩,挠了挠屁沟子说道。

    “从资产价格变动来看,1983年-1989年大英帝国……英国长达6年房地产与股市大牛市同时出现,也意味着流动性在当时出现了过剩。

    1983是股市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涨的拐点,金融时报指数ft100从1983年初的800点一路上涨到了去年底的2422点,

    单栋房屋平均价格[all house]从26307镑上涨到61495镑,新屋销售平均价格[new house]从33868镑上涨到了64971镑,涨幅分别高达202.8%、133.8%和91.8%,而同期名义gdp增长率仅为170.0%。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经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资产价格增长率,无论是启动还是结束,股市的牛市比房地产牛市都早一年,而1983-1989年是二者的重叠期,且时间之长和幅度之大远非其他时段可以相比。

    而这种资产价格的大幅度升值,并不是主要由基本面因素决定的,从估值指标市盈率来看,1980年是明显的拐点,当年市盈率从年初的5.4上升到了6.2,此后一路上扬;

    到1986年顶峰时,已经达到了13.2,涨幅高达144.4%,从另一个估值指标‘市盈率x长期名义利率’来看,1981年是明显的拐点,从1980年初的86.18上升到了年末的123.67,并在1986年达到顶峰值133.32,涨幅达54.7%,且此后一直维持在110水平之上。

    这些数据说明了英国资产价格上涨背后很大的因素是当时的流动性过剩。

    从资金价格指标市场利率看,1982-1989年走低的资金价格同样意味着英国经济当时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中。

    从名义利率看,在隔夜拆借利率于1980年被创纪录地提高到了15.4%之后,英国从1982年进入了降息周期,1984年隔夜拆借利率降低到了9.5%,由于1985年cpi达到了6.1%,英格兰银行曾将利率再一次提高到了1985年的12.6%,但在通货膨胀落入了5%之后,很快又开始了降息;

    1986利率为10.7%,1987年则为9.5%,1988年为10.0%,此后,由于通货膨胀又开始加剧,英国迈入了加息周期,1989年底隔夜拆借利率已经被提高到了13.6%,今年更是进一步提高到了14.7%。

    总的来看,1982-1989年英国在低利率周期中,这也反应了当时流动性处于过剩的状态。

    1985年-1989年英镑兑美元的升值,意味着英国外部过剩的流动性向英国输入成为一个趋势,而英镑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更是意味着这种趋势已经转变为了现实,英国接受了巨额外部流动性输入。

    英镑于1985年底开始对美元升值,1986年当年从1.3美元/英镑上升到了1.5美元/英镑,上升幅度达15.4%,到1988年底已经上升到了1.8美元/英镑,四年升值幅度达38.5%。

    外汇储备则从1984年底的69.71亿美元激增到了1988年底的411.17亿美元,四年上涨4.9倍。其中1987年当年新增外汇储备236.69亿美元,折合147.9亿英镑,占当年m4全部436.2亿英镑总额的33.9%,而这个数据在1984年还为负值。

    尽管英镑与日元在贬值与升值周期上是一致的,但是从幅度上看,英镑在贬值幅度上要超过日元,而在升值幅度上则比日元小得多。

    1980-1985年英镑贬值了近43%,而日元同期贬值不足20%,1985-1988年英镑升值38.5%,而日元升值99.7%,这种差异意味着旨在套取升值利差的资金从英国卷走的财富并不如日本严重,而这也为英国的流动性过剩最终没有形成泡沫经济提供了一个汇率支撑。

    无论是从资产价格的角度看,还是从超额货币供给em指标看,都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英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会在今年结束。

    不得不说,戴卓尔还是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英国的经济有望超过日本,将会转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集中表现在: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经济稳定增长、国际金融地位迅速提高。”

    南易又挠了挠屁沟子,“你好好考虑一下英国会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我去洗个澡。”

    “不用去了,你不是皮肤过敏,是被我挠破了,我帮你清理一下伤口。”凯瑟琳一脸坏笑道。

    “见鬼,快点帮我处理。”

    “去拿医药箱。”

    两个人一阵折腾,凯瑟琳帮南易处理好了伤口,两个人又继续英国经济方面的话题。

    “导致英国在1982-1990年发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基本原因在于英国自身,教条式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因经济形势的变化已经对经济活力形成了严重束缚,导致了流动性陷阱的产生,而在改革制度以释放经济活力,进而解决流动性陷阱的过程中,流动性过剩又成为了经济改革必要的货币条件。

    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将流动性陷阱转化为了流动性过剩,英国经济改革才获得了足够的货币润滑剂,经济改革才得以顺利完成。

    从经济学的逻辑上讲,对付成本推动型的滞胀大致有两种基本思路,但无论选择那种思路治理滞涨,都会创造出过剩的流动性。

    从英国经济历史的发展看,英国出现流动性过剩是在英国发生滞胀后产生的,在时间上,两者有继起的关系。

    从逻辑上看,流动性过剩不仅是前期应对滞胀的一种反应,而且是戴卓尔内阁治理滞胀政策的必然结果。

    第一种思路以治理失业优先,即先推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使需求扩张、产出增加、就业增加,但同时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这是1970-1980年英国选择治理滞胀的策略。

    这种思路看似不会产生过剩的流动性,但是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形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加大人民的通货膨胀预期;

    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预期会使得流动性偏好降低,在既有的流动性供给不变,甚至是流动性供给降低的条件下,原本因投机动机而持有的流动性,会转向购买资产投资保值或者购买商品进行消费;

    前者表现为资产价格膨胀,后者则表现为cpi高企,形成流动性过剩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局面。

    第二种思路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慢性沉迷 他的小茉莉 家族联姻计划 择木而栖 上瘾 温柔予你 仵作惊华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工业霸主 谁把谁当真 偏执狂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顶级诱捕公式 他喜欢你很久了 公子,求你莫寻死 夜行歌 入迷 宠她 温香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