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巨大的野心(第 3/4 页)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同时期的苏修工业品基本都是按照这样“小步快跑”的原则发展的。
所谓”小步快跑”,简单讲就是在原有平台上,通过融入一定比例的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性能。这样不但继承性强,节省研发费用和时间,还可以较快拿到合适的产品。
因此,对克拉斯系列车型而言,外观老旧并不意味着性能落后,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同时代产品相比并不逊色。除卡车外,苏修的坦克、装甲车等军事装备都是按照这一原则发展的。
动力装置。
克拉斯系列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柴油机为动力,当时世界汽车动力多采用汽油机,但柴油的优势已经显现并得到认可。
与其他国家相比,苏修是较早发展柴油机的国家,二战前苏修发展的t34型坦克,采用的就是b2型柴油机,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在汽车用柴油机方面,动手也比较早。
1932年,苏修国家政治保卫局下属特别设计局,就设计出了第一种87马力四冲程六缸汽车柴油机,当时称作压燃式发动机,但因油耗较大,加之苏修缺乏高精度零部件加工生产能力,最终未能投产。
但苏修发展柴油机的计划并没有停止,1938年又推出了110马力改进型柴油机,同时还以美国gmc803型柴油机为蓝本,研发了雅斯14型卡车用柴油机。
与此同时,苏修还要求工业部门尽快实现柴油机国产化和大批量生产,并于次年对雅罗斯拉夫汽车厂进行了技术改造,计划1942年具备年产1万辆国产柴油机卡车,但突如其来的卫国战争打乱了这一计划。
苏修真正将柴油机大规模应用于汽车,还是二战结束后事情。
卫国战争结束后,1945年夏在克林姆林宫展示了雅斯200型柴油卡车,1947年开始生产以美国发动机为蓝本彷制的二冲程雅斯204型和雅斯206型,此后柴油机在苏修汽车工业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到1990年1月,苏修有69%的货运量由柴油机汽车运输。
克拉斯系列在多年发展之中拥有多种车型:
雅斯210型,6x4结构,雅罗斯拉夫汽车厂1951年至1958年生产。
该车自重11.3吨,最大载重量12吨,装一台雅斯206a6型六缸二冲程水冷柴油机,2000转/分时最大功率165马力,最高行车时速5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40公里,百公里耗油量65升。
雅斯/克拉斯214型,1951年定型,雅罗斯拉夫汽车厂1956-1959年生产,原称雅斯214型,1959年后移交克雷缅楚格汽车厂生产,名称变更为“克拉斯214型”。
该车6x6结构,自重12.3吨,最大载重量7吨,装一台雅斯206Б型六缸二冲程水冷柴油机,2000转/分时最大功率205马力,最高行车时速55公里/小时,百公里耗油量70升。
克拉斯219型,雅斯210型改进型号,克列缅丘格汽车厂1959年至1963年生产。
该车6x4结构,自重11.3吨,最大载重量12吨,装一台雅斯206Д型6缸二冲程水冷柴油机,2000转/分时最大功率180马力,最高行车时速5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40公里,百公里耗油量65升。
克拉斯257型,克列缅丘格汽车厂1965年至1977年生产。
该车6x4结构,自重11.1吨,最大载重12吨。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雅斯236型柴油机,这种柴油机为v型八缸四冲程水冷,是雅罗斯拉夫发动机厂60年代研制的新型柴油机,2100转/分时最大功率240马力,用于取代雅斯204型和雅斯206型柴油机,后衍生出多个型号。
该型车最高行车时速6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800公里,百公里耗油量38升,这一指标在当时世界卡车行业尚属先进。得益于新型柴油机,该车耗油量大幅降低,经济性得到提升。
克拉斯255Б型,是克拉斯214型的改进型,60年代中期定型,克列缅丘格汽车厂1967年至1994年生产。
该车6x6结构,自重11.95吨,最大载重量7.5吨,装一台雅斯238型v型八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2100转/分时最大功率240马力,最高行车时速71公里/小时,百公里耗油量40升,最大行程800公里。
1979年以该型车为基础,还推出了改进型克拉斯255Б1型等多种型号。
克拉斯260型,是1976年出现的后期产品,该型车更换了全新的“面孔”,性能也有了提升,虽未全面替代老车型,但毕竟注入了一股活力。
这一车型系列型号很多,至今仍在生产,华囯军方也有装备。
除了这些型号之外,作为一种成熟车型,克拉斯系列变形车众多,其中军用越野车型多为6x6结构,主要是各种牵引车、火箭发射车、防空导弹牵引车等。
民用车型多为6x4结构,主要是自卸车、工程车等,如木材运输车、飞机牵引车、扫雪车、起重车、消防车、混凝土运输车、油罐车、用于处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特种车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华囯就开始进口雅罗斯拉夫汽车厂的雅斯系列车型,如雅斯210型卡车、雅斯210e型自卸车。
雅斯系列车型转至克雷缅楚格汽车厂生产后,华囯又进口了克拉斯219型、克拉斯222型自卸车等,另外也有部分军用车型。不过这一时期进口的数量并不多,主要是该车产量跟不上,当时主要用于装备苏军。
六十年代,因为某些原因,停止进口一段时间,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华囯逐步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华囯急需重型汽车。
此时克拉斯系列车型虽然显得陈旧过时,但并不落后,尤其是性能稳定、结构坚固、适应性强、价格低廉,加之华囯很多使用克拉斯系列的单位,在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零部件国产化工作也具备一定基础,仍然受到用户欢迎。
这一时期,华囯先后进口了克拉斯256Б型12吨自卸车、克拉斯257Б型12吨载重汽车、克拉斯258Б型30吨半挂牵引车等车型,是70年代至今,华囯进口数量最多的卡车车型,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煤炭、化工、建材、铁路、水利水电等众多行业领域。
华囯虽然从奥地利引进了斯太尔的技术,并在1989年6月,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型汽车就已经下线,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个技术成熟之前的空窗期,南易预计在斯太尔彻底成熟前,他还可以吃上三四年克拉斯的红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