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百二十八章、煞星附体(第 3/4 页)

    总而言之,丹麦人在资产上是富裕者,在现金上大部分都是穷人。

    “海伦娜,你是在嘲讽我们亚洲人?”

    海伦娜耸耸肩,说道:“并不是,我是认真的,我见过的日本人都很富裕,亚当先生你应该不是日本人。”

    “所以,你和日本人接触比较多?”

    “是的,我的室友就是日本人。”海伦娜说道。

    “嗯哼。”

    南易应了一声,转头看向车窗外,正值周日,街边的商店、超市大多都关着门,街头也看不到什么小摊,只能见到骑着自行车、散步的人群。

    哥本哈根有最安静的城市之称,可事实上有点名不副实,南易就看到有人把烟头扔到了花坛里,也能看到路边散落着烟头、废纸还有狗屎,路上牵狗的人不少,有些人就是空着手,根本没有携带清理狗屎的工具。

    不久,车队就来到一个有一个奇怪牌坊或者说大门的地方停下,两根凋刻的奇奇怪怪形状的柱子,一根直立,一根顶部分叉,中间架着一块门牌,上面刻着字母“ia”。

    “亚当先生,你确定要进去参观吗?”下车后,海伦娜再次确认。

    “是的。”

    “ok,我带你进去。”

    踏着被风吹落在地上的树叶,海伦娜踩着高跟鞋小心翼翼的走在前面,生怕鞋跟卡在地砖的缝隙里,走过大门,地面变成水泥地,她的步伐才变得洒脱,也开始尽到导游的责任,讲解风景背后的典故。

    “克里斯蒂安尼亚,又称自由国、自由城,方圆不到20公顷,常住人口大约有800人,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我不是太肯定,这里的人口经常会变动,这里有男人、女人,也有小孩,还有八匹马、几十只鸡、兔和山羊,几百只猫,六百多条狗。”

    海伦娜一边讲述,一边回忆,“亚当先生,这是三个月前的数据,现在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没事,我不是来做人口与动物普查的。”南易耸肩无所谓的说道。

    “ok,哥本哈根人对这里的评价不一,有人说这里是天堂,也有人说这里是社会渣滓的收集站,这是两种比较极端的说法。

    实际的情况是——这个自由国在困难中度过了10年多,组织型式也在不时地完善,但是新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却又堆积如山,随时都有垮台的可能。

    这里原来归丹麦国防部管辖,1969年,丹麦国防部做出决定,要把这块没有任何军事价值的地方清理一下,交给哥本哈根市政当局进行城市建设。

    到1971年初夏,已经腾空大约170个建筑,当哥本哈根的市政部门刚刚开始制定这地区的改建计划,短时间尚不能动工之时,来自市内各个区的青年就把这里的房子占了。

    市民和国防部默认了这种强占,说是强占,其实比较缓和,因为从一开始,‘抢占’就有知识份子、艺术家、建筑师、教师和社会学家等人物参加,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搞一次关于社会组织形式的示范性试验。

    1971年11月底,有将近200名强占房子的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全体代表大会,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通过了一个宪法,随后又确定了一个集体活动的会堂。

    会议参加人称自己是克利斯安尼亚人,称他们活动的地区为自由城或克利斯蒂安尼亚自由国。在克利斯带安亚的外文拼法中有三个‘i’,因此,他们就用三个‘i’来作为这个自由国的简称,同时也确定了国徽上面有三个发光的黄点。

    这里日常的小事在各区的小会上解决,大问题要提到每周一次的全体会议上,这里设有负责小孩和吸毒者的社会工作组,有负责钱财的经济组。

    这里规定‘国内’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不许贩毒,但是比较缓和的和酒精饮料不会受限制。

    自由国的诞生初期,也就是1971年冬到1972年春,这里的日子非常艰苦,哥本哈根当局认为这种强占是非法行为,因而断水断电,好不容易弄了点燃油总算度过了这个冬天。

    哥本哈根当局考虑到这里有家庭和孩子,于是1972年3月又恢复了供水和供电。

    自由国于1972年5月底又同国防部达成了一个协议,规定自由国要成立自己的消防队和垃圾排放站,要对常住居民进行登记,在侦缉方面要给予合作,还要支付水电费。

    自由国进入正轨后,完成了一些建设和改建工作,譬如小孩游艺室、带淋浴的澡塘、健身室、音乐厅、小戏院、音乐茶社等,还有一个自由国电台,那里就是电台的所在。”

    海伦娜忽然指着一个方向说道:“亚当先生,要不要过去看看?”

    南易一看,距离有点远而且不在他们此时的线路上,于是就拒绝了海伦娜,让她按照既定的路线走。

    海伦娜继续,嘴里同时也继续,“这里也出现了照相馆、咖啡馆和电影院,一个妇女和两个青年合作开了面包房,有一个小组开了日用品商店,就在前面的路口,这家店是个异类,每天营业,而且营业时间长达12小时。”

    很好,太勤劳在这里被归入异端。

    “这里还有一份报纸,每两周会发行一次,前面有一个银匠铺,今天应该不营业,再前面有一个妇女们组织的作坊,做蜡烛,也做缝纫。”

    海伦娜嘴里说的,一个个渐渐的映入南易的眼帘,银匠铺、作坊等等。

    接着,海伦娜带着南易来到了一个铁匠铺的门口,听她介绍,铁匠铺按按“生产资料归生产者所有”和“为同样劳动支付同样工资”的原则经营。

    说起两个原则的时候,海伦娜嘴里吐出的单词比较拗口,南易表示理解,这两个原则本就不应该会被她所熟悉,无数和他有共同生活背景的才应该耳熟能详。

    “这里生产一种自行车拖车,在哥本哈根比较有名气,不少人会购买,据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卖出去4000多辆,很不错的成绩。”

    “他们一个月收入有多少?”站在门外,南易指着铁匠铺说道。

    “大概1400克朗。”

    南易心里换算了一下,大约219美元。

    步伐继续上前,海伦娜的介绍依旧,“自由国的人日常花销不大,一般每月还可以存下五六百克朗供度假所需,这些原本放荡不羁的青少年和各种游手好闲的人来到自由国这样一个新环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有人往好的方向变化,有人往不好的方向转变,这里有不少肆无忌惮的人,时而发生掠抢商店现金、闯入住宅和侵犯公共财产的现象。

    有人希望一切都免费,这里的公益组织在几年前就已经破产,比如幼儿园,拖欠哥本哈根市政当局的水电费已高达上百万克朗,青年失业问题也非常严重,失业率从刚建国初期不到5%增加到现在的25%以上,这里吸毒和犯罪的青年越来越多。

    原本热情的创建这个自由国的人,有不少因为经济、治安等原因纷纷离开了这里,在不远处的郊外,他们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公社。

    问题远不只是这些,例如各个小组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大,不过这里并没有像其他人想的一样因为内部纷争而垮台,自由国更像是一面凹面镜,能够集中暴露出这个城市的社会问题。”

    “海伦娜,你的专业是社会学?”听海伦娜说的煞有其事,南易不由好奇的问道。

    “并不是,我学的专业是管理学。”

    “喔。”

    南易快走两步,来到前面一堵波浪形的墙前,左边画着一幅抽象的格子色块拼接的抽象画,右边画着一个蜷缩在冰天雪地墙角,手里捏着一根火柴的小女孩,火柴的上面是一张已经燃烧过半的百元面额克朗。

    琢磨了一会,南易还是理解不了画作要表达的意思。

    仿佛能接收到南易的窘困,海伦娜非常贴心的解释道:“自由国一开始的时候有执行按需分配的想法,这里并不需要有货币流通。”

    “非常美好的想法,只是不太现实。”南易晃了一会神后说道:“我们去参观一下电台,然后离开这里,你带我去一家有特色的餐厅,我请你共进午餐。”

    “谢谢,不过亚当先生你并不需要负责我的午餐。”

    “啊哈,我是在邀请你,一位男士对女士发出的邀请。”南易澹澹的笑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魔尊也想知道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太子打脸日常 撒娇 白色口哨 仵作惊华 我这糟心的重生 温香艳玉 重生香江 入迷 偏执狂 谁把谁当真 刺青 魔种降临 俗人回档 择木而栖 招摇 神颜主播又封神了 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