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抵达扬州(第 3/4 页)
直到大秦以其余各国一时间都难以反应过来的速度覆灭并完整消化了大明之后,这个稳定的局面才被打破。
其实除了嬴政和野心勃勃的成吉思汗之外,神州大地上没有其他的帝王想要打破这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如果不是由于大秦动手的速度太快,尤其是斩灭大明龙脉的速度远超各国皇族的意料的话,哪怕是昏庸如大宋皇帝赵佶也同样不会坐视大明的灭亡,再怎么样也会动用力量进行阻挠的。
不过最后由于大秦在大明故土的政策实施得当,同时还全盘接收了大明剩下来的所有国运之气,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维持住了那相对稳定的局面。
至少在大秦没有开始攻伐第二个国家之前,这神州大地的局势还能够算得上是安稳,只是那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相对来说变得尖锐了一些而已。
除了异军突起的大元国之外,大隋原本就是国力仅次于大秦的一个国家,尤其是由于所处地域大多富饶肥沃的原因,大隋一年到头能够收归国库的赋税钱粮堪称是各国之首。
因此,大隋的国库几乎可以说的上是神州大地上诸多国家中最充裕的,这一点就连经济最为繁华的大宋都比不上。
但在这一代的隋皇杨广登基称帝之后,动用了大量的钱粮修筑京杭大运河,还在三征高丽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隋大量的底蕴,使得国库一日比一日空虚。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还大力打压那些支撑着杨氏皇族起家的关陇贵族和各地豪族,手段显得无比霸烈而无情,从而激起了无数世家大族的反抗。
这么多年过去,大隋内部的局势早已变得混乱不堪,几乎各地州府每天都有人揭竿而起,拉起一支又一支战斗力低下,但生存能力却极为顽强的起义军。
原本在大隋帝国留存下来的的底蕴和那位镇国太师宇文拓的强压之下,这种混乱的局面也算是还能镇压的住,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大隋帝国的国祚延续。
但这个时候宁道奇突然站了出来,将所有的事情都一股脑摆在了明面上,把造反推翻杨广这件事情摆在了天下人面前,这就让原本大隋原本就十分混乱的局势变得更加牵一发而动全身。
到时候如果真的让宁道奇在大兴城选到了所谓明主,那么一定会引起大隋帝国内部各方势力的连锁反应,那些本就野心勃勃,但都苦于时机不到的势力也会纷纷揭竿而起,让这本就无比糜烂的局势变得更加无法收拾。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等事情,那么压垮这大隋帝国江山社稷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就要出现了。
其余各国皇族自然不会对大隋帝国的兴衰有多少在意,但如果大隋真的亡了,那么到时神州大地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局势恐怕又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对于其余各国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同时更让各国为之忌惮的是,终于有像宁道奇这种几乎踏足了修行极致的天人强者开始在明面上插手各国之间的纷争。
天人至境几乎是站在这个世界上最顶端的强者,虽然神州大地上这个层次的强者不少,但这些人大多都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会轻易动弹。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