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九章 南洋造舰计划(第 3/4 页)
然后强化副炮的防空对海能力,降低轮机组的重量,提升总功率和稳定性……能优化的全都优化一遍……
最终得到的68bis和伍斯特的综合升级版,命名为“长风”型,预计建造6艘以上,以经典诗词意象命名。
重巡洋舰。
参考白头鹰的得梅因级,整体优化升级,主炮改成240毫米,命名为“金乌”型,预计建造四艘,以神话异兽命名。
大型巡洋舰/小型战列舰。
舰体参考朝歌,退回六十年代指标,还原正常战舰结构,使用320毫米舰炮,战争期间建造两艘,分别命名为:吴、越。
新锐战列舰。
舰体参考阿尔萨斯,主炮更换为三座三联装420毫米舰炮,预计建造两艘,分别命名为:齐、楚。
重型战列舰。
舰体参考虎鲸和大和,设计三座三联装480毫米舰炮,预计……战后再建造,预订命名:秦、晋。
轻型航母:
舰体参考深海三级航母,排水量25000吨,预计建造四艘,分别命名为:幽州、冀州、并州、凉州。
舰队航母:
舰体参考深海二级航母,排水量40000吨,预计建造两艘,分别命名为:扬州、益州。
大型航母。
舰体参考深海一级航母,排水量60000吨,预计建造两艘,分别命名为:雍州、豫州。
许星辰这个造舰计划,很显然是超出了南洋和母国的生产能力的,主要是根本没有5000吨以上战舰的生产经验。
在舰娘不直接给船,而只是提供武器、设备、零件的情况下,想要在本地把船壳全部整出来,再把设备装好,仍然非常困难。
所以许星辰也不要求一蹴而就,先从小的开始折腾,慢慢摆弄到大的。
这个折腾的过程,也是本地工人和工程师学习的过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