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六章 盛家回京(第 1/2 页)

    <!--go-->    李湛和华兰的婚事总算定了下来,经过了交换生辰八字,也就是所谓通资财,当然因为当时的李湛身无余财,也只是单纯的写了生辰八字。

    没有几天,李湛就拿着盛老太太给的产业,出了盛府, 独门立户,在扬州城的一套宅院里住了下来,经过一系列的忙碌,李湛总算是和盛华兰成了夫妻,婚后两人也算是生活和谐,相敬如宾。

    夫妻二人在扬州也没有待多长时间,就夫唱妇随的一起回到了汴京,好在盛老太太给的产业中,就包含汴京城的一套房产,不然二人在汴京城还要租房子住。

    翰林院,唐代初置,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

    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 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无论政治地位高低, 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 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 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翰林院是个清贵衙门,也没有多少的烦心事,大部分都是为皇帝起草内旨,充经筵日讲,论撰文史,稽查史书、录书,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为正三品,不任他职,专司内制,充皇帝顾问,宰相多从翰林学士中遴选。

    因为李湛写得一手好书法,再加上当初殿试名次的风波,让官家印象深刻,所以李湛也算颇得圣宠, 经常为官家所招,起草诏书, 也算是春风得意,仕途平坦。

    一晃时间就过了三年,盛纮也三年任期已满,加上盛纮很会做官、做人,多有政绩,和当地士绅官吏多有交好,考绩评了一个优,被调回了京都,升了一级,担任从五品的工部郎中,主经营缮清吏司。

    本来盛华兰还以为父亲政绩不错,以为他最起码能进吏房、户房等热门衙门,没想到最后到了比较冷清的衙门——工房,盛华兰渝很不理解盛纮的选择。

    李湛倒是理解盛纮的想法,因为京城里官家此时已经年老、膝下无子,储位不明,如果他去了热门衙门,万一涉及到夺嫡就麻烦了,还不如在冷清的衙门观望一下再说。

    李湛经过这几年在汴京的做官,经常出入内廷,所以对此时的朝廷形势看得十分清楚,兖王和邕王作为此时最热门的夺嫡人选,争斗得十分激烈,在李湛看来邕王年长,膝下子女也多,所以在官家的心里分量更重一些,官家更倾向于传位邕王,但是因为邕王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一直不曾下定决心,放任兖王和邕王相争。

    二王相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兖王日后见局势不利,联合荣家起兵作乱,兵围皇宫,无奈之下的官家也只能写了诏书给距离汴京最近的皇室宗亲赵福全,立他为太子,让他领兵进京护驾,算是白白捡了一个皇位。

    李湛对盛纮这人的政治敏感性感到满意,盛纮虽然在家宅内部的事情上多有糊涂之处,但是对政坛上的纷争看得却是很明白,不会冒险惹下大祸,喜欢稳扎稳打,面对上级也不卑不亢、长袖善舞,这种人虽然不会成为宰执,但是一样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剑来 诡异降临 异香 知北游 洪荒之青虚 洪荒之截教仙童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从杀猪开始修仙 神话之后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我的老婆是空姐 仙府道途 农门悍妻 低调在修仙世界 我的道法来自神话志怪世界 大师兄又出极品了 惟我独仙 不朽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