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双标的村民们(第 3/4 页)
老支书冲她摇了摇头,小声道:“我就跟你说行不通吧……”
高昕苦笑了一下,然后还是大声道:“大家先静一静,听我说,隔壁赵家村修路成功的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为什么成功呢?
第一,他们村民自筹了一部份钱款,每一家,按人头算,每个人出了一千块左右,第二,他们村儿出了一个搞直播的网红,把他们村儿的风景拍了进去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旅游,现在国家大力开展旅游业,咱们靠山村儿的风景比起赵家村儿来可是好得多的啊,只要咱们村儿里也能出现值得投资的东西,那么镇上肯定也会考虑咱们村儿的,所以,请大家不要灰心……”
“啥?
还要出钱?
一个人一千?”
“我都七十好几了,还能活几天啊?
这路修好了我也走不了几天,我才不出钱呢。”
“我儿子一家都在外面,只有过年回来几天,也要出?
这不合理嘛。”
“还要出钱,呵呵,咱们都走一辈子了,还是将就着走吧。”
一听到出钱,村民们都不干了。
他们的反对意见,让高昕一个头两个大。
“老支书,为什么会这样?
咱们想要模仿赵家村要到修路的经费的话,自筹一部份资金是必然的啊,另外咱们村儿的那个秦锋,可是已经一个成功返乡创业的典范啊,虽然他也刚刚开始,但是至少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啊,只要叫村民们都学他,咱们就有项目找上面要钱修路了啊,大家怎么会是这样的反应?”
高昕有些摸不着头脑。
老支书和蔼的笑着:“还不是因为穷啊,大家一听说要拿钱都怕了。”
“可是适当的投入,才会产出高额的回报啊,只要修了路,咱们村儿的旅游就可以展开了,特产就可以售卖了,就拿秦锋来说,大家学他的话可以搞养殖,搞种植的话,用不了多久成片的桃园李园就会出现,一个个农家乐,山庄,民宿,带动的gdp都是不可想像的啊……”
老支书叹了口气,安抚着这位新来便想搞点大新闻的村支书。
“秦锋是个好孩子啊,他是咱们村儿的第一个大学生,又是第一个回村儿创业人,只要有他起个代头作用,咱们村儿还是有前途的。”
村支书并不只是安抚高昕而已,这些天他听到不少村儿里的人谈论秦锋,有的说他伴上了富婆,有的说他找到了出路,赚了好多好多钱。
他特意找了秦妈问过了,秦妈跟他说秦锋其实就只赚了有几千块,就是为饭店送些村里出产的黄鳝赚到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