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幕拉开(第 3/4 页)
黄台吉胆大心细,率军贴着矮山走,渐渐靠近了明军。
张春也非无能之辈,遍洒斥候,同样发现了黄台吉的踪迹。于是六千大军掩杀过来,而黄台吉的身边只有两百亲兵。
这么悬殊的兵力对比,是不是胜负结果已定?
对不起,令各位观众老爷失望了。
黄台吉亲自率领两百亲兵突击,六千多明军竟然被冲杀的溃不成军,立足不稳。等后金的大军赶到,已成掩杀之势。
明军大败而逃,损失多达三分之一。
第二次击败明军的援军,黄台吉干脆将计就计,对大凌河城搞了一次假增援。
后金军士兵穿上明军的铠甲、打着明军的旗号,喊杀着铺天盖地杀向金军大营。
祖大寿在城头看见,喜出望外,立刻率兵出城,打算里应外合。
理所当然,祖大寿惨败。
要不是部将英勇,他本人都要被活捉。
从那以后,大凌河城中众将再无出城作战的想法。
他们已经分不清敌我了。
除非外围的明军能打败后金,否则的话,他们连支援友军的念头都没有。
………………………………
崇祯四年九月的陕西,依旧天干物燥,大地开裂。
放眼望去,黄沙漫天,千里不见绿色。唯有皑皑白骨隐约曝于荒野,宣告这里是一片没有生机的土地。
宁塞县城,此时却有一场酒宴歌舞升平,仿佛和外边的荒蛮无关。
在座诸人,早已喝的酩酊大醉,各种丑态毕露。
唯独主座上一个满脸络腮胡须的将军始终清醒,见酒宴差不多了,便道:“各位从今以后俱是朝廷命官,须知皇恩浩荡,忠义为要。今日回去之后,告诫下面的人,再莫要铤而走险,以遭杀身灭族之祸。”
一群醉酒的汉子纷纷跪倒,嘴里稀里糊涂地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咱都听守备的。”
“贺人龙,从今儿起,你就是我赶三山的兄弟。回头……回头咱们再喝。”
那将军,正是守备贺人龙。奉延绥巡抚洪承畴之命,设宴款待投降受抚的义军首领。
一众义军首领出来,许多人早已神志不清。更有一人实在憋不住了,也不及和别人打招呼,返身钻进了旁边的胡同,放一放水再说。
待他再出来时,同伙们早已走的不见了踪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