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儒学考据》(第 3/4 页)
这更像是一篇考古文。
在文中,刘宗周着重叙述了儒家和儒学的起源、兴起、发展和现状等。
尤其是儒学的起源,刘宗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
最引人侧目的是,在这个开篇中,刘宗周详细地介绍了春秋战国时代,整体的格局趋势。各国之间的政治、战争、外交,甚至还包括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通过这些,引申出了儒学出现的原因。
在文中,刘宗周明确提出,儒学之所以会成为显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长久的分裂和战争,民心思定。
也就是说,先秦时代的儒学,既是显学,也是底层之学。
而在各国的统治上层,对儒学是不感冒的。
究其原因,各国都专注于争霸和统一,需要为政治、战争、吞并寻找合法性。
儒学作为思定的学说,不利于各个诸侯国的扩张。
由此而言,当今天下大乱,虽然民心思定,然为了防止天下沦丧,更需自强不息,寻求富强之道。
虽然没有说的太直白,但如何寻求富强之道呢?
熟读史书的人自然清楚。
先秦诸侯为了争霸,无不变法改革。
革的是什么?
当然是思想。
刘宗周不愧是大宗师,通篇没有一句批判儒学的,但却把儒学的根给刨了。
相信这片文章一旦流落出去,保证会让许多顽固腐儒跳脚。
但在这里,众人看了,无不欣喜。
有大宗师执笔,这就等于对儒学动手时有了令人信服的法理依据。
届时无论是灭儒还是革儒,都有利于本阵营塑造正统性。
“将老师这篇文章刊印,内部发行,要求新军连以上军官、左庄管事以上、各工厂部门负责人以上,必须人人通读。”
左梦庚这是打算统一思想,明确阵营奋斗方向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