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第 2/4 页)

    老秦头的回答证实了他的猜测。

    “十年前这里的地还不错,一亩总能产粮一石出头。后来就不成了,就算是好年景,能有七、八斗就谢天谢地了。到了近两年,就只有两、三斗,连一家人都养不活。”

    这是土壤退化导致的减产,又碰上了天灾,双重打击之下,农民就到了生死边缘。

    左梦庚记得历史网文里有一些办法,便问道:“你们为何不种些玉米、土豆?”

    老秦头和张延面面相觑,由张延问道:“少爷,玉米、土豆是啥?”

    左梦庚还以为这些美洲作物此时的叫法不同,便比划、描述了一番。

    孰料老秦头和张延依旧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以然,显然是听都未曾听过。

    老秦头倒是问了一个左梦庚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问题。

    “少爷,种那玉米、土豆的话,官府可认吗?东家认吗?好发卖吗?”

    连续三个问题,好似三记重锤,砸的左梦庚晕乎乎的。

    他这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说起明末的农业状况,许多书中都写过,仿佛全面推广了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就能妥善解决。

    可实际真的处在这个时代,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许多美洲作物为何一直到清朝中期才被百姓接受和种植?

    并非只是推广不力。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压在身上的负担导致农民没办法去种植新作物。

    农民想要种植玉米、土豆,哪怕产量再高,官府不认怎么办?

    地主不认怎么办?

    粮商不认怎么办?

    农民缴税、交租、卖粮,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就算是想种些新作物,也没有那个余力啊。

    为何到了清朝中叶又行了?

    因为经过明末数十年的战乱,人口锐减,人均耕地面积上升。加上清朝前叶社会稳定,农民的头上没有了苛捐杂税和地主的剥削,缓过气来之后当然可以丰富种植品种。

    换到明末时节,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官府的徭役不断,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麦、豆都不够填补的,哪里还有余力去种植新作物?

    就比如眼前左家的庄子,不种麦、豆,改种玉米、土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希腊神话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秘密部队之龙焱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重生大秦我为皇 北齐怪谈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我的公公叫康熙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