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院线改革?岩田监督的好算盘(第 3/4 页)
“首先,必须要做院线制改革。”
韩三一听,吃了一惊,“要学美国?”
“对。”
岩田武点点头。
没错,这真的是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岩田武这个国际知名监督能给出的最是诚恳的一个建议。
就应该进行院线制改革了!
如果还不这样做,那么,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好像《少林寺》这样的成功商业大片,连自己的票房都无法统计。
但,这其实只是小意思。
事实上,就单说这个无法准确统计电影票房,本身就蕴含着一个巨大的问题。
制片商可怎么从成功的票房成绩里得到应该有的分红呢?
对不对,这是个非常非常直接的,关乎于利益的重大问题。
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但其实影响非常大。
制片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回报,那么,之后还怎么投资电影?
所以,这就是从源头上,直接就断了电影的良好发展前景啊。
目前的票房分成是怎么回事?
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很完善的院线制度,所以,许多电影院是单打独斗,而且,电影院的模式非常的多。
有工厂的文化宫,有部队的文化宫,有各种方面的各种电影院。
我们中国的工厂,有时候根本就是一个城市。
是先有了工厂,才有的城市,这种模式还不少呢。
如此多样的,各种电影院,别说管理了,就说票房,那基本上就是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
为了能够维持经营,为了能多赚钱,电影院上报票房,那全是往少了报。
不要考验人性,他们根本就不管制片商的死活。
要说,《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制片商还不错,这是香港的银都电影公司。
其实,这家银都,市国资的正儿八经的国有企业。
所以,电影院方面就更加的有恃无恐。
反正是国有企业搞的,那大家还不是自己人吗?
你多我少的,何必呢,最好是我多你少。
如此一个情况,这电影市场就出现了以卖拷贝为主的交易模式。
简单而言,制片方也不傻,他们知道电影院会瞒报票房。
干脆吧,一口价,你们从我这儿买拷贝。
一般一个拷贝是定价1万块,有的比较好的,可以竞价,比如一些香港电影。
岩田武记得很清楚,《大话西游》当初在中国大陆上映,第一上映城市是沈阳,是被当时的光陆影城以30万的价格买下的拷贝。
但,事实上,在沈阳票房很火爆,可这部电影还是在大陆票房失败了。
这里面就有其他的事儿了,比如多拷贝几个,自己搞盗版,或者,依旧是隐瞒票房。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