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宜兰抗战舞台剧(第 3/4 页)
“泰泰姐,令相公呢?”郑暄妍又问了一句。
“相公说,他去弄明日烈士事宜,很晚才回去,所以我们走吧!”泰泰直接就拉上她,出了门,进入热闹的街道。
不时有几个熟人,赠予一些小食。
小西不客气的拿了起来,完全像自己家的一样,还问了一句,“小姐要吃吗?”
~~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就是古人对集市,在城池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宜兰也不例外。
宜兰噶玛兰石台,也就是后世被称为广场的这么一个地方。
噶玛兰石台几乎用的都是白石,青石或砌石而建,花了三四年之久。几乎每个青黄不接之际,总有百姓来这里干点活。
一砖一瓦的砌出来,并拿一点工钱,稍微拮据一下,便可度过饥年。
噶玛兰石台正前方的位置,是一个巨大的牌坊门。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集市,或是民房。走近便是宽阔的场地,如今周围都已摆满了各类小食摊贩。
此刻,噶玛兰石台中央搭建了一个小舞台,周围有许多处篝火,照亮整个噶玛兰石台。
“锵锵咚锵……”铜锣鼓声响起。
台上也有人走了上去,一个壮硕的男子,高声说道:
“各位乡亲父老,如今,咱们赶跑那些红毛,让整个噶玛兰地区,平平安安,得之不易。今晚台戏展现宜兰军风,让你们知道,我军如何赶跑红毛。”
“好!好!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