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刘谌宁死不降(第 2/4 页)
张翼是蜀国的右将军,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并不是诸葛瞻那样的庸将,杜预能够在野战中击败张翼,军事才能显露无疑。
这一役也是魏军进蜀以来,自阆水大捷之后的又一次大胜,可以说极大的鼓舞了因长期对峙而有些低落的魏军士气。
也正是杜预的上佳发挥,让魏军将校对追剿蜀国皇帝刘谌更加的有信心,在他们的强烈建议下,杜预将丘建的求援一次次的压了下来。
丘建再不济,不出击守城总是行的,况且,还有卫瓘和谯周互为依靠,在东面的巴西,司马孚和王濬也可以支援。
杜预综合考虑,觉得赵广短时期内拿下成都的可能性不大,丘建这等叛将名声太差,很有可能刚刚接触就喊救援,其实情况并不是太差。
临邛失陷之后,刘谌没有象刘禅那样出城递降表投降,这让杜预很有些失望。
在他的设想中,刘禅的子孙不太可能成器,这个刘谌也只是被姜维、赵广等人扶上皇位的傀儡,要不然的话,不会姜维、赵广一走,刘谌就昏招迭出,召致大败。
可让杜预没有想到的是,刘谌还真不是刘禅,秉性刚烈的他不仅有争权之心,还有不怕死的一股劲头。
在霍弋、宗预等人的保护下,刘谌一路南逃,虽然狼狈不堪,但就是让杜预眼睁睁的跟在后面吃灰。杜预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信心百倍,到最后逐渐的焦虑,起起伏伏,很是不爽。
这一路追击,杜预收获倒也不是没有。
因为一次冒进,刘谌失去了都城临邛,也辜负了忠诚于新汉的众多将校、官员的信任。多名新汉官员在悲观失望中被魏军追上。
运气好的第一时间喊出投降两个字,又碰上不想妄杀的魏军将校,幸运的保住了性命,也有运气不好的,还未等出声即被急切的魏卒砍了头颅。
俘虏中间,最为知名的新汉官员是尚书樊建、侍中董厥。
樊建之前是倾向丞相府一派的官员,但在新汉建立之后,立场又有改变,得到刘谌重用的他,渐渐与宗预等人疏离,成为刘谌器重的朝中官员。
这一次南逃,樊建也在百官之中,不过,或许是听说了刘禅在洛阳生活的不错的缘故,樊建跟着刘谌南走的意愿已不强烈。
董厥在刘禅的景耀年间,当过辅国大将军,曾经和姜维一起救援过汉中,不过董厥在北线战场走了一遭,表现却是很一般,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