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了不得(第 3/3 页)
也亏得前世的时兴起的复古文化,当时林秀秀没少跟着老师研究四大,房明。
因着当时历史老师每每看书,都会感慨一番那活字印刷的当真是跨时代的发明。若是没有它的出现,怕是多少古人巨作都无法流传下来了。
那时候,也曾有人问过为何发展到最后,毕昇的胶泥跟木质活字反倒被淘汰了。
当时老师好生给她们讲解了一番。
虽说木活字跟胶泥活字最便宜,可到底弊端更多,且能用的年限跟次数有限。
林秀秀现在还记得,那时候老师曾拿着数据感慨,说在清朝的时候铜活字印刷当真是风靡一时,只《古今图书集成》就靠着上百万的铜活字,短短时间内印刷出书万卷。
书万卷,放在有先进印刷机器的现代,大抵算不上什么让人惊诧的事情。
可要是放在古代,那种存书量本就少的年代,数万卷代表的意义,则是可以写入历史的了。
听闻流传到后世最多的,也是铜活字,至于木活字虽也有,却不足百十字。而胶泥活字,更不用多提。
倒不是说二者没有意义,而是相较于金属活字,木活字因着用料纹理有疏有密,均匀刻制难度极大,且木活字碰到水以后容易变形,同印刷所用的药剂粘在一起,也不容易分开。
而胶泥印刷,多少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打一开始琢磨的时候,林秀秀就想先跟韩毅商量一番,看看能不能一步到位直接做成金属活字。
一来是导热性好,到时候印刷时,能更好的控制药剂的融化。二来既能避免木活字的变形问题,也能解决胶泥活字无法长久保存的缺陷。
韩毅本就不是个没脑子的,只听自家媳妇叙述一遍,眼前就骤然一亮。若媳妇想的真能做成,那可是了不得的事儿嘞。
不过勉强冷静下来的韩毅,在稍稍思量片刻,还是皱眉道:“虽然官府现在并没有控制铜器,可因着铜矿难得,不仅价钱上高,而是也不好寻。”
先前钱叔用的铜多数都是在他还未上寨子前攒下的,当时他打出那些铜器的时候,可是羡慕坏了不少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