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供不应求(第 2/2 页)
但对于孩子是男是女,实际上韩毅跟林秀秀都没有什么执念。而在他俩满不在意态度的影响下,就连林氏这当婆婆的,都不只盼孙子了。
因着钱大叔跟钱东子来桃溪村做活儿多,对两边都算了解。加上也算是精通印刷制纸作坊的那一套工具,就算直接把作坊交给俩人,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所以,林秀秀跟韩毅在商量过后,干脆就把莲花山上来投奔林氏作坊的乡亲,交给了钱家父子。而一些妇孺,则由钱婶子照看管理着。
说是管束领导,实际上就类似于管事儿,看着大伙儿按着作坊的规程制度来。若说权利在大点,大抵就是每个月都能打账房张老汉那里,对对账目,然后支取工钱分发给大伙儿。
反正说来说去,林秀秀跟韩毅这甩手掌柜当得极好。
买来的下人由侯叔管着,莲花山跟旁的村子前来应聘做工的乡亲,则由钱大叔父子管理。两边互不干涉,但却井井有条。
至于往外寻摸销路的事情,如今压根不需要他们作坊自个出去跑路子了。有官府这个大背景,加上如今半个云州城,上上下下几乎传遍了皇帝嘉奖桃溪村林娘子的事儿。
所以,她家作坊能出治田种地良药的事情,已经被传的神乎其胡了。自然,外头那些慕名而来的商户,络绎不绝,各个都揣足了银两,就为着能跟林氏攀上关系。
其他几间作坊的情况,虽然没有农务作坊这边火.热。但却也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甚至豆油作坊的大门,都快被各地酒楼饭庄围个严实了。亏得他们听说现在林氏牟足了劲,供应军中所用,腾不开手接旁家的单子。
忌惮着怕耽误了军务惹上大祸,所以他们哪怕把那门守得严严实实,却也不敢上去叨扰。要不然,怕是早就一窝蜂的推挤抢购起来了。
这倒不是林秀秀把方子交给朝廷的时候,留了后手。
而是纵然那方子交了出去,可与上回把化肥方子直接交给楚濂不同,因着这一次这方子是由皇帝派来的钦差接手的,所以就算是楚濂也不好插手直接先大肆从本县扩产推广。而是要由专人,将方子送回京城,过了朝廷的眼后才可普及。
这一来一回,哪怕是日夜不休,也得要上十多天。等朝廷的意思再传回云州城,由云州城的官府开设官家作坊生产,估计又要大半个月。
如此一来,林秀秀这边作坊的存货,可不就成了大伙儿眼里的金饽饽?
哪怕只是一个多月,可其中的利处,却是不难想象的。
眼看地里的苞米要收,下一茬甭管是要种小麦还是谷物,总归是要提前央地的。
寻常人家田地有限的农户还较好,可那些地主富户家上百亩甚至上千亩的田地,可耽搁不得时间。
况且,经由上次衙门准许百姓赊购化肥一事后,他们这些富足人家,哪能猜不透就算官府将这些东西普及,他们多半也是讨不上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