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销售和委托(第 2/4 页)
放在当今,这可算是新能源机车了。
当然了,如今国家电力资源紧缺,小电炉估计在国内的销量不会太好,远远比不上小摩托。
倒是可以凭借“新能源”的名头,忽悠老外,骗点儿外汇。
前世“特斯拉”不就这么忽悠的嘛,如今正好掉个个儿。
不过这事儿急不来,得先把一应专利慢慢搞定。
电机的问题第二天便解决,科技含量很低的混凝土搅拌机总算能正常使用。
接下来,李信便分出一部分人来,全力生产搅拌机和抹平机。
这俩设备,几乎全是拼凑产品,生产速度倒是蛮快的。
甚至李信还把抹平机的外框架,以及混凝土的罐罐外包给了羊城汽车制造厂。
那边倒也守信,几乎就是成本价,也没赚钱。
至于说,羊城汽车制造厂会不会山寨。
不用猜,肯定会!
不然那边也不会不赚钱给李信生产。
当然了,这两样设备本来就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会儿又没啥专利概念,即使羊城汽车制造厂不山寨,以后也必然会有其他的厂家山寨。
李信现在只想加班加点多制造,赚点快钱,顺便完成市政厅的委托。
到时候,要是深圳所有的工地都有隆信的产品,这不又增加影响力了。
时间飞逝,一个月的时间一闪而过。
整个隆信像是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全负荷运转。
一台台抹平机和混凝土搅拌机被生产出来,被运送到各个工地,而钱自然大把躺进李信的口袋。
至于厂里生产的三蹦子,也开始通过羊城汽车的销售渠道铺向全国。
因为价格极其低廉,它的市场凡响太火爆了,简直供不应求,基本上隆信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对此,跟在隆信屁股后面喝汤都喝的满足流油的羊城汽车急的不行。
当然,它私下也有山寨过隆信的三蹦子,不过不大理想,达不到相应的品质。
尤其是那款最核心的二冲程发动机,成本低廉,性能却相当好,他们根本生产不出来,只能用四冲程的代替,这成本可就多了去了,完全行不通。
于是,羊城汽车提出请求,希望隆信能提供技术,合作生产三蹦子。
李信毫不考虑,就给拒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