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 3/4 页)
张墨涵转头看着走廊尽头的加床区,皱眉叹气:“尽量想办法吧。”
杨帆的办公室作为抢救期间的临时会议室,有些凌乱,他和傅博文把若干资料放在办公桌上翻看着。杨帆盯着一份数据开口道:“傅院长,三年前那次地震,我们是第一接诊医院,外科、重症、急诊都百分之一百五十的负荷。当时的急诊和重症都出现了感染。看今天早上的情况,负荷马上就要超过百分之一百五十了。”
傅博文皱眉:“你是说接诊量再加大,就应该停止接诊了,是吗?”
“按照书本上的理想状况来讲,是应该停止接诊的,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按照书本里的理想状况来的。我们绝不可能因为超负荷而停诊。我们仁合停诊了,挡在门外的伤患有地方送吗?”杨帆道。
“好一个绝不可能啊!我问你,一旦因为患者密度过大,发生院内感染,控制不住,出了人命,怎么办?”
“您以前没有遇到过超负荷接诊,可能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按照理想状况,关门停诊过吗?”
“坦白地说,每一次,我都得做好一个准备,万一真发生院内感染控制不住,舆论起来,上级追责,就要引咎辞职。到时候人家会拿‘理想状态’和‘书本标准’来指责你草菅人命,不会管你如果遵循书本标准,是不是死人更多。”
杨帆笑了笑:“在中国当院长,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得做好这种准备。这点担待,我还是有的。”
傅博文眯眼看着他,目光多了几分赞赏:“三年前我们超负荷,百分之一百五十,能把感染控制到十五例以内,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我就不信咱还能退步了。你去主持大局,保证院里正常运转,各科室主任那边,我替你盯着,把预防感染的每一步措施做到最严格。”
杨帆笑笑:“这次救灾结束,我请您喝酒。”
“你忘了我是怎么离开手术台的了?”傅博文淡淡地笑道,杨帆懊恼地拍拍脑袋:“哎呀哎呀,忘了忘了,喝茶吧,我这儿有好茶。”
庄恕一直连台转地做着手术,结束完一台,刷手衣外披着白大褂走出来,往心胸外科护士台走去。
楚珺和几个年轻大夫、护士正一人拿着一个烧饼夹酱肉吃着,手下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整理病历。见他过来,护士长赶紧扒拉装食物的袋子,拿出最后一个烧饼递给他:“给,庄大夫,最后一个。”
庄恕拿起来猛塞了两口,含糊着道:“我半小时后还有一台手术,实在来不及出去买饭。哪儿买的?太好吃了。”
护士长笑:“这是我妈刚给送来的。昨儿一夜没回去,我妈想出这个既简单又顶饱的,看,刚给送来就吃光了。”
“等这次救援过去,我请你去吃烧烤,还这烧饼的人情啊。”庄恕也微笑道。
楚珺举起手来:“见者有份。”
庄恕笑了笑:“分区所有人都有份。楚珺,把下一台的手术资料给我看。”
楚珺递过资料去,庄恕一边吃一边看检查结果,签字,忽听得护士长接电话,声音震惊:“什么?心胸外科发现了一例高度疑似气性坏疽?”庄恕一口咽下烧饼,抢过电话道:“给我,喂,我是心胸外科庄恕,其他科室发现有吗?急诊也有一例……知道了。马上进行隔离,等院里的处理消息。”挂了电话,庄恕对护士台旁的众人严肃说道:“从现在起必须严防大面积感染,不能再接诊新的病人了。护士长,给保卫科打电话,立刻关上大门,我去找杨院长。”
护士长点点头,立刻拿起电话。庄恕转身快步走开。
保卫科和保安接到通知立刻开始关闭大门,众多病患和家属被挡在门外,一时喧哗四起,责问、哭泣甚至叫骂立即卷起声浪,杨帆得到消息立刻往医院大门赶,对着保安怒道:“怎么回事?谁让你们关大门的?”
保安解释:“院长,是心胸外科庄大夫通知的,我们也不清楚情况。”
“给我打开!”杨帆吼道。庄恕也已跑来,拦住杨帆:“院长,不能开门!”
保安看着两人不知道该听谁的。
庄恕对杨帆紧急地低声道:“院里发现高疑似气性坏疽,这种情况下不能再开门接诊了。”
杨帆有些惊讶:“多少例?”
“刚才电话通知说已经有两例了,分别是急诊和心胸外科。”庄恕皱眉道。杨帆担忧地看向门外的患者,又看看庄恕,有些为难,沉吟道:“两个科室,两例气性坏疽,确实来得太突然了,不过……还是先把门打开,先处理危重伤员!”
庄恕有些不可置信:“为什么?这是发生了气性坏疽啊!我们现在收的伤患本来就超过了正常流量,隔离、消毒、防护都已经做不到惯例标准,这种情况再收更多患者……”庄恕努力镇定了一下,转成道歉的语气继续道,“好好好,我很抱歉,我贸然地请他们把门关上,我越权了,但是现在的情况,院内的安全我们都已经不能保证了,再收更多的人进来……”
“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也看到了,这么多伤员刚从灾区送过来,都在等待救治,我不能把他们关在门外。”杨帆按着眉头猝然打断他。
“现在关闭大门,是为了保护他们,不是见死不救!我坚持在气性坏疽没有处理好之前停止接诊,这也是大型救灾工作的执行标准!”庄恕坚持地说。
杨帆叹气:“非常时期我不可能严格执行条例,更不要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跟美国的不能比。美国的医患比例是多少?中国是多少?我说十倍不夸张吧?现在不能放弃任何伤员,是仁合的原则,也是上级的指示。”
庄恕看着他尽力缓和了语气,恳切地说道:“那也要视现实情况而定吧,上级并不知道仁合已经发生了气性坏疽,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保护最多伤员的选择。我建议,至少等上级给出明确指示再决定是否继续接诊。”
杨帆无奈地拿出手机拨打:“好吧,我再汇报一次。”
大门外家属和伤员的情绪越发激动,保安艰难地维持着秩序,不时转头求助地看向杨帆。
二十多个医护人员也闻声出来,看看门外的伤员病患,再看看杨帆,神情焦灼。
庄恕不言不动,蹙着眉,默默听着杨帆向领导汇报:“到现在,骨科收了七十九人,神经外科二十人,心胸外科三十五人,急诊科四十人,icu十二人,普通病房加床也早都满了。我们本来预计一百五十张床是极限,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走廊也都是加床的患者……现在又发生了气性坏疽,如果再放大量患者进来,无菌操作很难进行啊,实在是太危险了,您现在的会议上是不是可以先讨论下我们的问题,给一个明确的指示……”
远方的灾区医疗站,陆晨曦正在给一个腿部受伤的战士做清创后的包扎,叮嘱道:“好了,注意不要沾水,避免感染。”战士起身,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不沾水可太难了。”
“尽量小心点吧。”陆晨曦扬声再叮嘱了一句。
一名护士带着一位中年女人过来:“陆大夫,这位阿姨来这儿找人。”陆晨曦摘下手套问:“阿姨,您找谁?有什么事儿吗?”
中年女人惶然道:“大夫,我找我老伴和女儿。”
陆晨曦从桌上拿起伤员的名单问:“伤员叫什么名字?”
“我老伴叫林皓,女儿叫林欢,说是几个小时前送过来的。”中年女人忧心忡忡。
陆晨曦按着名字查找,而正从一旁经过的钟西北听到“林欢”这个名字后一下站住了——林欢?不正是庄恕不久前告诉他的,当年走失的南南如今的名字!庄恕说,林欢的父母一直把她当成亲生女儿来抚养,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她是收养的。难道会这样凑巧,眼前这位就是小斌妹妹南南的养母?
陆晨曦扶着她坐下,拿着伤员名单道:“您别着急,林皓确实受伤了,您女儿林欢没事。”
“伤得严重吗?人现在在哪儿呢?”她忽地又站起身。
陆晨曦轻声道:“他是被武警战士从废墟里挖出来的。泥石流发生后,他身子被卡在挤压变形的两个窗框中间,胸口有玻璃刺入。”陆晨曦说着话的时候,钟西北走过来,拿过伤员名单道:“我看一下。”
中年女人焦虑地问:“啊?这么严重啊……那人还能活吗?”
“他送来的时候失血量很大,我检查过了,玻璃可能插在肺动脉上,不能在这里处置,已经安排急救车把他送到嘉林的仁合医院去了,您女儿也陪着去了。”陆晨曦柔声道。
“那我也得赶紧去,谢谢您啊大夫。”中年女人感激地说。陆晨曦点点头:“好,您赶快去安置点吧,那边有免费的交通车。”她指了个方向,“往那边走,过去就能看见。”
中年女人应着,向她指的方向走去。
钟西北把名单递给陆晨曦,问:“这个伤员怎么样,能救过来吗?”
“及时手术的话,应该能行。”陆晨曦想了想道。
钟西北稍微放了点心:“哦,那就好。”他想来想去,走到一边去拨通了庄恕的电话:“你上次说,南南找到了,她改名叫林欢了?你知道她养父的名字吗?”
“啊?”庄恕正在大门口,面对着面前望不到边的等待进入医院救治的伤员,和杨帆一起等候上级的指示。这时突然听钟西北说起妹妹的养父,并没有琢磨为什么,只条件反射地回答:“父亲林皓。”
“那真的巧了。她的养父受伤了,已经送到仁合去了,你留个心。”
庄恕一惊:“南南?”
“就是林欢!她父亲叫林皓,有严重的胸外伤,应该已经到了……”钟西北的声音还在耳边,庄恕已转身看向大门口,脚下也不由地向大门走去,视线搜寻着。
忽然,他的目光定在了一个女人身上。
南南,他看到了南南——她现在应该叫林欢,她远远地挤在院外的人群中,正在焦急地跟栅栏里面的医院工作人员交涉,说话间不时回身指着身后不远处被拦住的一辆急救车。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他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因为重伤的父亲被拦在医院大门外的焦灼。
庄恕的脑子里一团乱麻,太多久远前的画面,交错着闪现在眼前。
有的模糊,有的凌乱,有的破碎,有的狰狞。
而所有的画面都汇成一个扎羊角辫子的小姑娘,睁大眼睛冲他叫——哥哥。
这个小姑娘的影子由清晰而又模糊,成了眼前那个焦灼的女子。她似乎在声嘶力竭地跟拦门的工作人员说着什么,似是争吵,又似是哀求,是急迫痛苦,是害怕惶恐,又是期待和希望。
庄恕不由得向着她走了几步,几乎就要张开双臂,喊,南南,哥哥在这里。
然而却被刺耳的救护车的鸣笛突然惊醒。
举目四望,周围,是白衣的同事,是把医院门口围得水泄不通的伤员,而身后,是早已超负荷接诊,又刚刚报告已经发现气性坏疽的医院……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白衣,眼眶一红,竭力深呼吸几口,压制着情绪,尽力平静地来到大门的栅栏旁。
外面,就是林欢,他找了这么多年的妹妹。
林欢声音嘶哑,恳求保安:“我爸伤得很重。救援站的大夫说,必须立刻手术。求求你,让我们进去吧。这是医院,怎么能对伤员关门呢?!”
保安满头大汗地解释:“院里发生了特殊的情况,院领导正在研究,请大家再等一等,很快会有安排的。”
林欢急得往医院里张望,目光扫到庄恕身上,她看到他胸牌上“主任医师庄恕”几个字,如同看到一线希望——“大夫!”她喊,“大夫!”
庄恕一愣:“你……你认识我?”
“您是心胸外科的庄大夫!”林欢望着他的目光满是带着无限期待的恳求,“在医疗站负责救助的陆晨曦大夫,帮我父亲做了简单的处理,她说我父亲需要立即手术!最好由您主刀!大夫,”她反复重复着“大夫”两个字,眼里噙着泪花,“保安大哥不知道,您是大夫应该知道的。我父亲需要手术,需要立即手术啊!”
庄恕只觉得每一句话,都仿佛一把尖锐的利器,切割着自己的五脏六腑。然而,面对着林欢,这个二十多年中,他每一分钟都想拥她入怀,对她说,南南不怕,哥哥在这里的女子,在她如此期待地求他的时候,他终于还是只能说:“对不起,现在我们暂时不能让你们进来。”
林欢茫然地问:“为什么?我父亲的情况很严重,陆大夫说必须把他送来立刻手术!”
“现在医院的接诊量已经超负荷了,消毒措施、无菌操作都已经很难进行,暂时不能让更多的伤员入院就医了。”庄恕低声道。
林欢绝望地看着他,眼泪已经夺眶而出:“那怎么办啊?我爸好不容易才救出来,又跑了这么远,难道就让他在医院门口等死吗?!大夫,您救救我爸爸吧!”
庄恕不敢面对她的眼睛,他极力控制着情绪道:“院长正在跟上面交涉,相信很快会妥善地安置你们,请耐心地等一等。”
“大夫,我父亲情况非常危重,能不能先让他进去手术啊?”林欢伸出双手,穿过铁栅栏,想要抓住他,“求求你,时间就是我父亲的命啊!”
庄恕微微侧开头,喉咙也有些哽得发痛,艰难地坚持道:“……对不起,林小姐,现在我们必须等上级的指示,对不起。”他说完转身往回走,身后林欢哭着道:“庄大夫,求求您了,让我爸爸进去吧!陆大夫说他必须马上手术啊!庄大夫!庄大夫!求求您了!”
庄恕没有回头,咬紧牙关,眼睛有些湿润。他努力控制情绪,径直走向杨帆,见杨帆已经打完电话,忙问道:“怎么样?”
“已经和领导汇报完了,他们还在做研究和预测。”杨帆干涩地说。
“大概要多久?”
“一两个小时总是要的。”
庄恕也为难地看向大门,无言以对。杨帆长长地吐口气:“先把门打开吧。”
庄恕一听,冲口而出:“不行!”他压了压情绪,尽量语气平静地说服:“如果气性坏疽爆发,需要特殊的隔离,会进一步加重接诊负担。大灾之后,必有疫情,从重灾区来的伤员必然携带各种传染病病原,而大量抵抗力极低的伤患正是病原生长传播感染的最佳温床!超负荷接诊造成的隔离不够,空间有限又为所有疾病的传播创造最好的条件!感染和传染病如果控制不住,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仁合甚至可能成为嘉林市瘟疫的源头啊!”
杨帆闭了闭眼睛:“院内感染和灾后防疫一旦控制不住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我很清楚,但是几十上百个病人现在就在院外。感染失控和流行病大爆发,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但是外面的伤员,他们无处可去。现在据我所知,外面至少有二十个重伤员需要立刻手术,再晚几分钟,他们就会因为失血,因为器官衰竭,因为败血症而死亡。现在形势就是这样,有些事不是我能左右的,我能做的就是全院上下严防死守,尽量隔离感染气性坏疽和其他传染病的病人,把疫情爆发的可能降到最低!”
“医学科学的理论不是凭空想象的假设,也不是模拟数据的假想,都是根据以前大量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从人命上得出来的经验。”庄恕提高了声音。
“经验是既往的经验。但是眼前,我身前身后,都是人命。接诊是有极限,这个极限确实是从人命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庄恕我告诉你,极限,就是用来打破的。而中国的大夫,被迫必须挑战极限的机会,又特别多!”
“那就不能等领导研究出对策以后,再放病人进来吗?再等一等总可以吧?”庄恕只觉后果严重,不敢去赌这一个“可能降到的最低”。
杨帆摇摇头:“领导开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再从其他单位抽调医护支援,但是那至少是几十小时之后才能做到的。我已经打电话报告过了,作为一个严谨的医学工作者,我已经把所有的可能考虑到,并报告了,上面专家最科学的分析还没有出来。现在面对所有伤患的是我。没有万全的选择,作为仁合的最高负责人,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我的选择就是,把门打开,立刻继续接收伤员!我选择,我负责!”
杨帆说罢,对保卫科长高声道:“立刻打开大门,接收伤员!”
保卫科长大声应道:“是!”
医院大门打开后,伤员和家属在保安们的疏导下纷纷涌入医院。
杨帆和庄恕退到道路一侧静静看着。杨帆神情凝重,而庄恕看到了林欢,她和保安指挥着人群让开救护车的通道,随着车一起进入医院,跑向急诊,她并没有看到他。庄恕目送林欢远去,目光复杂。
傅博文得知发现气性坏疽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心胸外科病房,一边即刻让护士紧急发放所有有关气性坏疽的隔离要则,一边换上隔离服装亲自和张默涵、楚珺等人一起,从病房里推出一个疑似感染气性坏疽的病人。傅博文边走边对楚珺交代着:“立刻设立一个特殊感染隔离病房单元,出入通道、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处理,都完全与其他单元分开。”
楚珺点头:“好,我知道了。”跟着护士跑去。
傅博文转头对张默涵郑重地道:“把这个病房全面消毒一次,所有病人隔离观察至少二十四小时。”
急诊观察室,陈绍聪站在另一名疑似气性坏疽患者病床前,向普外医生原野交代患者病情,出示伤口涂片报告:“厌氧菌培养还没出来,但是其他各项检查都符合,体温是两小时前开始升高的,这单子上是各项体征,我给了头孢和全身支持治疗。”
原野检查患者大腿上的伤口,戴着手套的手轻按皮肤道:“捻发音明显啊,确实是感染了气性坏疽。”他再看了看单子上的其他指标,冲身边跟着的年轻大夫道,“马上手术,切除坏死组织,重新彻底清创。”
陈绍聪立即对旁边的护士说道:“同病房病人马上隔离观察!”
护士应了声“是”,把这名患者推出观察室,按护士长的安排送去了五号手术室,护士长随即把这间观察室的标牌换成了“气性坏疽临时观察室”。
陈绍聪安排护士用双层包膜封存刚才给那名患者检查用的所有器械,把方才使用过的一次性废料——清创用棉签、包裹伤口的纱布、针头等,投进橙色垃圾袋,上面也贴好“气性坏疽”的标识,再用有效氯溶液喷洒地面以及各种仪器表面,但求严密杜绝气性坏疽的扩散。
随着伤员的大量进入加上气性坏疽的出现,手术室的安排越发严峻。
傅博文带着手术室护士长想尽一切办法,在手术区挨个巡查,路过泌尿科专用手术室时,傅博文道:“再陆续送来的患者,伤口感染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这间泌尿科专用手术室在救灾期间,改作特殊感染手术间。”
护士长点头,做记录。
“安排一名巡回护士,专门负责必要的传递和隔离。心胸外科感染人数多,让专家随时查看。”傅博文说着走到另一间手术室门口,透过玻璃,看到庄恕正在手术。
傅博文问:“庄大夫现在在做什么?”
护士长回答:“刚从郦峰送来的,胸腹联合。”而现在躺在手术室内,由庄恕主刀的,正是林皓。林欢坐在外面的长椅上,紧张地等候着。傅博文点点头,匆匆路过,并没有认出林欢。
作为救灾一线的灾区医疗站,医护人员依旧在进进出出,忙碌地工作着。
方志伟坐在四面镂空的防雨棚里发着愣,他身上沾满了泥,手上的泥水都已经干了。
陆晨曦打着电话从一个帐篷里钻出来,边走边说:“你们还有多久到?十分钟?好,到了马上来接伤员,一个胫骨骨折,就近送,不要去仁合了。好,我等你。”她打完电话,舒展了一下身体。发现方志伟坐在防雨棚里发着愣,神情恍惚,满身泥水也没去冲洗一下,陆晨曦觉得有点不对劲,走过去问道:“累坏了吧?第一次参加医疗队,我也累懵了。要不要把你送回去,找人来替你?”
方志伟闷了一会儿,把头扭开道:“不用,不是累……”他突然说不下去了,把头扭开,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陆晨曦靠近他,拍拍他的肩膀:“怎么了?从你见习我就开始骂你,骂了好几年也没见你哭过。跟我说说,出什么事儿了。”
方志伟抹了抹眼泪,哑声说:“刚才有个小姑娘,压在废墟底下了,开始还能听见她的声音。破拆了好几个小时,人露出来了,可我怎么也够不着她的出血位置。其实她身体里都已经没多少血了,我只能趴在她身边鼓励她,这会儿还要继续挖掘,我想往里钻,被人给拽出来了,其实我离出血点就差一点了,如果我能钻进去……”方志伟停住,哽咽着。
陆晨曦听着,也有点难受,吸了口气打起精神温和地说道:“我们是医生,我们不愿放弃每一个生命,但是你要记住,我们不是超人,我们不能拯救世界,也不可能起死回生。我要求你,只要有机会就坚决不能放弃,但是别人拉你,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安全,你的生命和伤者的生命,同样重要。”
“嗯……我知道。”方志伟还是低着头。
陆晨曦看着他郑重地说:“你给我记住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能冒险。”
方志伟控制着眼泪,努力点点头。
陆晨曦的电话响了起来,她接起电话道:“喂,到了吗?还要消毒?抓紧啊我就在医疗站等你们。”
方志伟深呼吸几口,振作精神跟着陆晨曦出去送伤员。
庄恕走出手术室,林欢立刻迎上前问:“庄大夫,我父亲怎么样?”
“手术很顺利。”庄恕平静地说道。
林欢长出了一口气:“太好了,我可放心了。”
“你父亲做的是胸正中二十厘米开口,术后疼痛会很严重,会引起切口的应激反应,所以我给了微量的镇痛药。如果他还是疼痛难忍,你要及时通知我们。”庄恕说罢,把一份打印好的注意事项递给她,“这是其他的注意事项,我打出来了,你看看吧。”
林欢连连道谢:“谢谢大夫,您想得真周到。之前在医院门口我有点儿着急了,对不起。”
“不不不,是我该道歉。我的本意也不是要阻止你们进来。实在是院里发生了气性坏疽,接诊量持续加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庄恕歉然地解释。
林欢温和地道:“这些医学术语我不太懂,你们做大夫的一定有你们的道理,我理解。”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